上海歌剧院近日启动了《卡门》的复排。本月26、27日,这部法国歌剧要在上海大剧院公演。借用经典剧目的观众号召力,上海歌剧院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让韩蓬、刘颖、黄玮、张慧勇等在内的一批青年演员,与男中音杨小勇、法国女中音奥瑞丽娅等实行“混合编队”,既让观众看到歌剧新面孔,也将以锻炼新人来壮大队伍。
据副院长张庆新介绍,3月,原创歌剧《燕子之歌》在经过重大修改之后再次上演;5月,上歌将携《燕子之歌》和威尔第歌剧《阿蒂拉》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而与上海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普契尼歌剧《曼侬·莱斯科》和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的威尔第歌剧《奥塞罗》,也被列入了歌剧院今年满满的演出日程。
尽管上海歌剧院年内将上演不少于5部歌剧,但毕竟独木难支,仍然难以促使上海歌剧舞台迎来“又一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包括“上海之春”、上海国际艺术节,以及本市的剧院、民营机构等,筹备的一批歌剧目前已有眉目。
据歌剧制作人李卫透露——
■ 反映法国大革命风云的意大利歌剧《安德烈·谢尼埃》,5月将以中法联合演出的方式在东艺举行中国首演;
■ 今年的“上海之春”期间,观众还将在奔驰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分别欣赏到中韩合作景观歌剧《图兰朵》和意大利贝里尼歌剧院的《乡村骑士》《丑角》;
■ 东方艺术中心也将在今秋的艺术节期间,引进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的经典歌剧。
此外,本市相关机构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萨尔茨堡艺术节的联合制作剧目,也即将启动。显然,就如10年前上海歌剧出现活跃期离不开社会支持一样,只有各方积极参与,推出更多剧目,才能为上海的歌剧舞台营造生机盎然的春意。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