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范剑平,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副主任、讲师、副教授,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调入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任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02年调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现担任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
采访印象
记者听过很多经济学家的演讲报告,这些演讲有个特点就是专业性比较强,但不久前听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的演讲,觉得他的演讲不仅逻辑严密且通俗有趣,比如,谈到当下中国城市的堵车问题,他说了段俏皮话:北京人调侃自己说首都是首先堵;天津是天天堵;广州是广泛地堵;长沙则是长长地堵,他们说每天只有一个高峰,从早上6点半堵到晚上吃完夜宵。
蛇年末,范剑平来到上海参加“2014第一财经上海浦东新年论坛”,作《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金融房地产趋势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要换挡,不会像以前那么高,但也不会很低,理由是中国还有很大需求。从堵车谈到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把汽车作为新的消费刺激点,把汽车购置税从15%降到7.5%。老百姓买车很踊跃,汽车销量增长40%-50%,结果两年后,各个城市开始非常拥堵,基础设施跟不上,很快就暴露出城市道路拥堵、停车难和空气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并不过剩
30年来,虽然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但是,为老百姓生活服务、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够。所以,中国的投资并不过剩。范剑平认为中国经济要换挡减速,但是,还会保持8%左右的增长率。他预测这几年增速可能在8%以下,今年中国GDP增速大约为7.5%。
对此,记者想听听范剑平的看法,他演讲结束后回到休息室,记者提出要采访他,他说要马上赶火车,好在平易随和的范剑平还是答应谈点看法,并站着接受采访。
他表示,中国已经是最大贸易国,绝对量已经很大,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难度是非常大的。他认为今年外贸增速与GDP差不多,7%到8%,指望国际环境转好让中国经济加速,这种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主要是靠内需和投资,但投资遇到困难,因为利率越高,投资就会减少,2013年已经出现投资前高后低的现象,与利率走势正好相反。而2014年利率恐怕还很难降下来。所以,今年投资可能降2个百分点,而投资是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如果降2个点,就会影响GDP速度。
说到利率问题,记者问他为什么中国M2余额那么高,但利率却不断上升。范剑平认为,利率升高是因为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在融资时不计成本。所以,金融改革要配套财政改革,随着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投资软约束毛病治好,融资成本会慢慢降低,现在不是企业把融资成本提高了,是政府改革不到位。
经济增长率不宜与欧美比较
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范剑平提出一个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概念。说到经济增速,国内一些人喜欢和欧美比较,说美国经济增长多少,欧洲经济增长多少,中国经济增长比他们高得多,我们好像在全球是风景这边独好。范剑平认为这样的比较并不科学。美国的增长应该和它的潜在增长率相比较,中国和自己的潜在增长率相比较。
经济潜在增长率,是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和人口劳动力这三个要素,以及除了这三个要素之外的科技、管理等等,都会在全要素生产力当中反映出来。这些和经济增长有关的各种要素都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一个国家可以达到的增长速度,就是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是由国情所决定的增长要素。
国际上有个看法,潜在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水平,一般都只能发生在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到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起飞阶段。一旦高速增长期过去,后面的十年,一般增长速度都会明显放缓,也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国际经验是后面十年的增长速度大体只有高速增长期的一半。事实来看,中国这两年的GDP增长速度都在7.5%左右,也就是说,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实际表现是在潜在增长率的下方位置。
中国还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范剑平说,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大趋势,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增速为什么要减速换挡?第二个是为什么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从10%一下降到5%的潜在增长率?
中国经济要减速换挡,范剑平认为有三大原因——
●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人口红利的问题 中国在2012年劳动力出现拐点,结束了长期以来劳动力总量净增长的局面。这使得我们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开始减退,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更愿意到越南、柬埔寨去投资,所以2012年吸引外资负增长3.7%。
● 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的自然环境 2013年蔓延全国的雾霾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再也不能用牺牲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这种过去对环境不愿意付出成本,到未来为了治理环境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对中国的经济投入产出关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 第三个是基数不断的扩大 2012年中国GDP总量57万亿元,2013年要超过60万亿元,随着蛋糕越来越大,再往上做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显然大很多。
但是为什么别的国家会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而我们会进入中高速增长的这个档位呢?当一个国家是投资主导型的经济体时,往往比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增速更高;当一个国家既有强大内需又有活跃外需的经济体,会比仅仅依靠内需的经济体增速更高。范剑平认为,中国经济在换挡的时候,我们的特殊国情会与其他国家有不同的表现。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还是投资主导型的国家。一个国家是消费主导型还是投资主导型,根本是决定于这个国家的储蓄率。一般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在30%以上就算是高储蓄率国家了,而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5%,这是经济发展史上很少见的高储蓄率水平,一个国家的高储蓄率就决定了你有保持高投资率条件,所以我们国家有大量的投资空间,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空间,这决定我们未来还会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
很多人觉得中国没有什么投资空间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至少中国存在四个投资不过剩。一是服务业投资还有巨大的空间,如现代物流业;民营医院、私人医院和养老院等。第二是投资不过剩在于我们的基础设施。第三是现代制造业的投资其实也不过剩,制造业要从传统升级为现代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此外就是房地产。
范剑平表示,第二个经济不会掉到中速档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人口众多和发展差距巨大造成的。中国在未来十年,既当世界工厂又当世界市场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过的。这对我们经济减速会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第三点原因就是中国还可以用改革红利来对冲我们人口红利的减弱。综合起来看,范剑平预测2014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开始,可能有三年时间是改革的阵痛期,我们的增长速度还会在潜在增长率的下方运作一段时间,大概是七上八下,超过8%的可能性不大。三年之后,也有可能中国经济又重新回到8%这个潜在增长率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