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银行对于大部分的小企业来说仍处于可望而不即的状态,因此那些好不容易在银行贷过款与银行牵上了线的企业,更是珍惜与银行间的信贷关系。尽管可能知道这家银行的利率并不优惠,但仍旧会“忠于”这家银行。
“拉郎配”不会长久
对于这种现象,融道网创始人和CEO周汉表示,虽然与一家银行保持稳定的关系可以成为“老客户”,稳定和长期的信用记录有助于提高信用评级,但是也不要“为一棵树放弃了整片森林”。因为贷款从本质上来说,不过是用利息来购买资金使用权的公平交易,只是“忠于”一家银行,会使企业失去许多机会。
许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都是“短小频急”、订单驱动,为了尽快拿到贷款,往往拉到篮里就是菜,也不会考虑这款贷款产品是不是最适合自己、是不是额度最高、利率最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的银行太少,就会错过其他可能更合适自己的融资产品,比如说民生银行“商贷通”适合中小商贸类企业,而渣打银行擅长信用贷款、浦发银行擅长做科技型企业,如果你正好不是它们的“菜”,这种“拉郎配”,自然不值得“从一而终”。
勉强“穿鞋”走不远
许多企业一提到贷款,马上就想到银行,但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融资的途径是不同的,不要勉强把自己挤进银行这只“鞋子”里。
周汉表示,企业刚成立时需要启动资金,但是中国目前的大多数银行都要求企业成立在2年以上,这时去找银行吃闭门羹是肯定的。如果你的创意足够有吸引力,不如去找天使投资。像Facebook的第一笔天使投资不过是50万美元。
等找到了商业模式,但是收入仍然不多,银行可能仍需要继续观察企业。如果想加快市场开拓,不如去找风投。风投最喜欢这种潜力股,而且风险投资没有偿债的压力,企业家可以专注于业务开拓。
市场已经打开,需要大幅扩张时,由于费用支出很庞大,财务报表会很难看,银行也是很难批的,这时如果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设备方面的投入,不如去找融资租赁,以租代买,可以极大缓解资金压力。
等到企业上了正轨,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市场,这时与银行谈合作才是最有利的。不过到了这时候,也许不是企业去找银行,而是银行信贷员主动登门拜访了。企业就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位置,在利率、额度、条件方面就可以和银行讨价还价。
要“便宜”更要比较
中小微企业主为了尽快从银行获得贷款,往往会接受高利率、分期还款、办理工资卡及信用卡、买理财产品等多重条件,致使实际贷款成本增高。其实,小企业主应明白,如果已经有了在一家银行贷款成功、并且按期还贷的记录,再向第二家银行申贷就会容易得多。
目前国内许多银行都在向中小企业业务进军,如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广发银行都提出要做“中小企业的银行”,信贷经理苦于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客户,这时如果有已经在他行在贷款记录的中小企业找上门去,自然是极受欢迎的。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找银行,可以在诸如融道网这样的贷款网站上发布一条需求信息,就会有相应的银行信贷经理主动来找你。
郑海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