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刊6月7日刊出《》访谈之一后,在上海市民中引起较大反响,其中不少餐饮同行“微服私访”,欲亲眼目睹被姚耀东先生誉为“大人家菜”的“吴门人家”苏帮菜到底好在哪里。
其实,一家餐馆的菜好吃与否,除了公认的“原料良心(特指业主对采购原料的职业道德)之外,其大厨的烹饪技艺当属重要条件了。”一个好厨师,等于半个艺术家,除了业精于勤,厨师对餐饮文化的感悟力及职业操守的“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吴门人家”的大厨,长期熏陶在姑苏深厚文化底蕴的氛围中,平时又都耳濡目染于业主对苏帮菜10多年的执著研究,所以,“吴门人家”的所有菜肴,从选材到上灶,都已自然形成了一套操作规矩,“永远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已蔚然成风。近期,正在苏州举办的厨师培训,有力地保证了菜系的正统传承。
“大人家菜”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在“爆、炒、溜、炖、焖、煨、焐”烹饪环节中对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具有官府菜文化背景的“吴门人家”更注重“炖、焖、煨、焐”这些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程序。沪上罕见的“鸡头米”(芡实)烹制,火候很难把握,而该店的这款菜,吃口软糯不失弹性,加之其益气补肾的药食功效已被更多人了解,点击率明显上升;招牌菜“樱桃肉”之所以好吃,除了食材上乘之外,与其烹艺到位密切相关;高汤熬制的时间,业主历来有严格规定,没有七八小时不能用;菜肴提鲜包括阳春面(面从苏州来)汤头一律用6种原料熬制的高汤,基本不用调味料;苏州特色点心糖粥上用的豆沙,也选上品细沙赤豆,煨酥去皮,甜度适中,与香糯米粥相得益彰,从而成了人见人爱的怀旧招牌点心。“吴门人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笨笨地守规矩,无论一只菜,还是一桌菜,都无愧于“大人家”的腔调。不然,沪上餐界“老克勒”姚耀东先生怎会无缘无故将其誉之为“大人家菜”?
再过2天是“端午节”了,民间吃粽子的习俗,到底是为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痴迷苏州饮食文化的沙女士曾有过潜心研究,综合古今史料,她最终明白历代苏州人“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是为纪念伍子胥。2005年,沙女士撰写的论文《中国端午节起源初探》还得到过优秀论文奖。
有这样一位对餐饮文化如此敬畏的业主来操控苏州和上海的3家店,这对于崇尚品味的食客来说,还用担心吃不到“大人家菜”么?
欲知沙女士是如何深研苏帮菜系中“大人家菜典型代表”——官府菜的历史和现状,且看下回分解。(待续)
【上海店惠客】即日起半月内,来店消费满300元,凭本文赠送一份鲜活盐水虾;满500元,送一份招牌“樱桃肉”或“香酥鸭”一只(酒水双休日除外)。
“吴门人家”一览
苏州狮子林店:潘儒巷31号 电话:0512-67288041(泊车无忧)
苏州阊门店:西中市127号 电话:0512-88205777
上海徐汇店:浦北路1081号 电话:021-54186810(近桂平路,免费泊车;地铁1号线锦江乐园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