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家为何“扬长避短”?
——文学界人士剖析一窝蜂写长篇小说现象
夏琦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开始到现在,有一个现象越来越突出,国内的文学界、出版界都在追逐长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99读书人联合策划出版的“短经典”丛书即将推出第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对文学界“扬长避短”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长篇受到追捧

  潘凯雄说:“大家都在争着出长篇小说,不管是好的还是一般的,反正是长篇就成为一个重点。”他指出,现在的一些年轻作家,起手就是长篇,中短篇不写,从写作、出版到大家对文体的认识上,这个观念好像约定俗成就成了合理的了,“我们冷静想一想,好像这个合理又没什么太多道理。”作家刘庆邦亦表示,每一个作家无论写短篇还是中篇、长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本无可厚非。目前的问题是形成了对长篇的崇拜,大家一窝蜂都在写长篇,形成了“扬长避短”的风气。

  一窝蜂写长篇,并不等于能出更多的好作品,潘凯雄评价说:“有些几十万字的长篇其实就是短篇或者中篇的放大,这种有几十万字的长篇带给我们的阅读享受,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思考,远不如几千字、万把字的短篇。我们读契诃夫的短篇,那样一种震撼,那样一种感动,恐怕是在读很多长篇时候没有的。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利益驱动写作

  世界上有一些公认的文学大师,可能一辈子就是写短篇,中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没有写过长篇,为何现在会出现追逐长篇而漠视短篇的现象?潘凯雄认为,文学界、出版界追逐长篇,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上的原因。刘庆邦则透露,很多人热衷于写长篇,写电视剧、电影,确实是市场在起作用。“比如写短篇,至少要用一个星期到半个月,现在考核制度是什么样呢?就是千字一百块钱,万字挣一千块钱,比起写电视剧来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比例。那么很多人就说,我干嘛费神巴力写短篇,我写电视剧、写别的不行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忠于我们的艺术,忠实于我们的所感所思,我们要有坚守,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地写短篇。”

  短篇渐受重视

  虽然存在“扬长避短”现象,但已有不少出版社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由人文社和99读书人出版的这套“短经典”丛书着重遴选现当代世界各国文学大师、短篇小说名家及重要新作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截至2011年底已出版前两辑13部,第三辑也将陆续推出,将在5年内出版100部左右世界各国的一流短篇小说集。上海九久策划编辑彭伦透露,目前已经确定的已经有50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说,现在译林、重庆等出版社都在开始做短篇小说集,但他提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评价标准,“拿出几部长篇就是大作家,这个是很荒唐的。”彭伦也透露,过去拿国际短篇小说的版权是比较容易的,但最近他们有几个看中的短篇小说被其他出版社抢走了,说明短篇小说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我们并不怕,这个市场还是需要整个出版行业一起来做的,希望能够通过‘短经典’丛书,带动起读者对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热爱。”

  本报记者  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评论·综合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财经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新智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公众服务
   第B17版: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城市玩家
   第C04版:名品风尚
   第C05版:资讯柜台
   第C06版:城市品质
   第C07版:美容扮靓
   第C08版:新尚之旅
   第C09版:男士部落
   第C10版:标志产生
   第C11版:现场摄录
   第C12版:走近大牌
   第C13版:秀场故事
   第C14版:单品主张
   第C15版:新尚画报
   第C16版:新尚展厅
作家为何“扬长避短”?
揭秘宋氏老宅百年风云
沪剧民间“有市场”
一批“精品工程”剧目集中亮相
上海两大画院 举办迎新作品展
自掏腰包送票至街道
对繁华持一份警惕
广告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8作家为何“扬长避短”? 2012-01-13 2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