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原来碰上便衣警察了
胡雪林放下手中面碗,走出面馆,就朝小青年迎面走过去。走到小青年肩并肩位置时,胡雪林掉过身来,一只长长的胳膊就搂过去,面带微笑地说:“快把东西拿出来吧!”
小青年不明白此为何方神圣,反问:“拿什么东西啊?”“你别装傻,你刚才偷了人家东西,还不赶紧拿出来?”小青年心里一惊:“你是什么人?”
“你甭管我是谁,快把东西给我。再不拿出来,我就打110了。”小青年慌了,他以为遇上“黑道”上的人了,“黑”吃“黑”,忙不迭地从夹克衫口袋里掏出一只黑亮的高级手机。“给你,给你,别打110!”胡雪林把手机拿过来,顺手掏出了手铐和警官证。小偷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碰上便衣警察了。
小青年奇怪地问:“我偷的时候你怎么没有抓我?”“你偷的时候我没有看到。”“现在你怎么看出我偷东西了?”
胡雪林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一句:“你知道镇江有个胡大个子吧?”“你……”
这只手机后来估值两万元,其型号国内还没有,是当时最高档的可无线上网的三G手机。失主是一位在镇江投资的港商。他和两位秘书一起到体育馆看演出。演出开始前他接到一个电话,打完电话顺手就把手机塞进了牛仔裤后面的口袋。小偷行话叫“后屁”。是最好下手的地方。这个小偷用夹克衫遮挡做掩护,轻松地从他“后屁”把手机掏出来,然后把手机放进夹克衫。
派出所警官根据手机里储存的电话,找到了港商的秘书电话,然后通过秘书通知港商到体育馆门口领取失物。手机交给港商时,有关人员只是说有人捡到的,没有告诉他是被小偷偷了。他们担心影响港商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拿到手机,港商连道“谢”,还说镇江市民文明素质高。他说发现手机丢了,已经通知香港总部切断所有跟手机有关的商业联系。他最心疼的不是价值两万的手机,而是怕手机里储存的商业机密外泄。
10月中旬的一天,正是暑气渐渐褪去,天气进入气候怡人的好时光。此时,胡雪林发现5路公交车站有一位衣着打扮很特殊的乘客。这位乘客衣着打扮很不一般,一身名牌西装,白衬衣,打着中规中矩的领带,拎着一只黑亮的真皮皮包。此人虽看上去60出头的年纪,白白胖胖,肤色白里透红。头发虽花白,但打理得纹丝不乱。从外表判断很像养尊处优的有钱人。也的确如此,这位“神秘富豪”,手头从来没有缺过钱,他挣钱的方法也比作实业、金融来钱容易得多,且无须花费本钱,全靠他的一手出神入化的技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镇江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公交车,出租车很少。因此公交车站和车厢,成了这类从事无本生意的人的主要活动场所。5路公交车通往火车站,很多外出旅行的人会到这里乘车。而外出旅行的人身边带的钱物也就会多一些,正是扒窃者最好的“猎物”。
这位从事特殊行当的“富豪”,一身有钱人派头,一般人不会想到他的储蓄银行就是别人的口袋。
胡雪林最先注意到他,一是他的衣着打扮特别引人注目;二是胡雪林无意中发现“神秘富豪”的目光瞄了一眼他前面的中年人的上衣口袋,而普通乘客是不会注目于别人的口袋的。胡雪林决定跟踪这位“神秘富豪”。但此人并没有马上对前面穿中山装的乘客下手。因为该乘客虽然上衣口袋鼓鼓囊囊的,但在掏钱买票时从口袋里掏出的却是报纸包着的一包零碎角票,显然不值得动手。这很令“神秘富豪”失望。终点站到了,“富豪”下车走到火车站后面的一家小旅馆住下。奇怪,这副大款的派头,怎么会住到这么廉价的小旅馆里来?胡雪林从旅馆服务员那里了解到,此人从哈尔滨的鹤岗市来,但干什么的不清楚。
第二天一早,“神秘富豪”又同昨天一样出现在5路车站站头,胡雪林跟着他登上车,车子到了终点站,“富豪”下车去了火车站的售票处,买了一张去丹阳的车票。丹阳离镇江市区很近,他为何昨天不去丹阳,要在这里住一晚今天再去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