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新智/人与自然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农民下地干活
凌启渝
■ 机器人农民下地干活
  农业一直是需要人力的。美国艾奥瓦州的发明家戴维·道浩特认为,现在人成了农业的限制因素。他说,农业的目标不再是提高每位农民的效率,农民在技术上已优化得差不多了;未来的农业需要从每块农田获得更多的产出。 

  道浩特的主业是昆虫学家,但在业余时间他沉浸于自己的业余爱好,变身机器人发烧友。眼下他正在研制革命性的农业机器人Prospero。他有一小队六足机器人,采用群技术和运行博弈软件,它们能携手合作,优化指定地块的种植。

  Prospero下到农田,首先会根据农时、种子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先判断怎样种植能让这块土地获得最大收益,然后它们精准地耕种,寸土必究。它们会检查在预想的位置是否已经有种子播下。如果没有,就会把种子放置到理想的深度,然后作好标记。

  标记的方法是从蚂蚁那里学来的。蚂蚁利用信息素留下标志,使其他蚂蚁可以找到该关注地点。机器人农民会在播下种子后喷洒白色颜料,它改变了周围土壤的反射率。其他机器人获知这种变化,就“看”到地块里的每一颗种子了。 

  Prospero是集群下地干活的,机器人通过红外线彼此沟通,如此组成了一个执行博弈论运算的系统。机器人农民们记住每颗种子的种植地点,在需要协作时相互给信号,优化播种间距。

  Prospero的操作十分简单,不需要GPS那样的数据密集型系统,主要通过一路走时简单的“交谈”实现互相沟通。 

  道浩特说,机器人农民刚刚起步,当前的Prospero样机只算得上是自动化的微型播种机,下一阶段将逐步增加机器化管理、机器化收获等功能。他想要的机器人农民最终将可以种植、管理并收获作物,全程自主地——更重要的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包揽所有的农活。机器人农民可以全天候工作,帮助一块地保持在最佳条件,不用化学品对抗害虫及其他外来入侵植物,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健康。不过很明显,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尚需时日。        凌启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评论·综合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民生·财经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法治视窗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职场方圆
   第A27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8版:股市分析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新智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公众服务
   第B17版: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0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城市玩家
   第C04版:名品风尚
   第C05版:资讯柜台
   第C06版:城市品质
   第C07版:美容扮靓
   第C08版:新尚之旅
   第C09版:男士部落
   第C10版:标志产生
   第C11版:现场摄录
   第C12版:走近大牌
   第C13版:秀场故事
   第C14版:单品主张
   第C15版:新尚画报
   第C16版:新尚展厅
人形机器人中的“小巨人”
钻石象鼻虫为何那么闪亮
机器人农民下地干活
猩猩也会冒险投机
机器人狱警在监狱巡逻
新民晚报新智/人与自然B15机器人农民下地干活 2012-01-13 2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