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黄海波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咱们结婚吧》在央视开播半月以来收视与口碑一路看涨,但“植入广告”引发的争议也将这部原本“零差评”的电视剧推向风口浪尖。有观众不满无处不在的广告道具和冷不丁冒出的广告式对白让人“跳戏”。
现象 广告招致争议
■ 网友“yue”表示,植入广告过多严重影响观剧心情:“出门都是某牌汽车,进屋都是某牌面膜,上网都是某数字网站,聊个天赞美个同事都是某减肥茶……简直是见缝插针无孔不入,就像是广告中插播电视剧啊。”
■ 有观众指出,一些广告植入过于生硬:“一般电视剧电影的植入广告也就是道具植入和剧情植入,《咱们结婚吧》倒是够直白,全程直接念出来。”
■ 有观众看来,部分广告植入甚至有损剧情逻辑:“男女主角的两位妈第一次吵架就是因为在超市抢某洗衣液,可她们身后明明整个货架都摆满了这种洗衣液,真不明白有什么好抢的。”
费用 导演回应质疑
《咱们结婚吧》导演刘江在回应质疑时也解释道,品牌植入的费用收入,全都花在制作上了,“整部剧制作成本高达7000万,剧组只能依靠开源节流来保障品质,希望大家能够体谅、谅解我们的苦衷。而且剧中虽然设计了不少品种的商品,但也有些并非广告。”他还表示,拍摄时也尽可能将品牌植入放进情节和语境里,避免植入得太显眼。“可能经验上确实是我们不足,今后一定会减少数量,做高精度”。
分析 植入应该得体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观众质疑的并非植入广告本身,而是广告植入的得体性和尺度,“从现代影视营销角度来看,影视剧植入广告,有着一定的市场和需求。但有些植入手法过于简单粗暴,几乎不加任何设计,观众自然反感。”鼎闻兄弟影视公司总经理刘邦邦说。还有人指出,好的广告植入完全能做到天衣无缝,毫无违和感。“譬如《变形金刚》中启用各种型号的通用汽车‘扮演’不同性格的汽车人,让联想笔记本变形为助力男主角的机器人,不但并未招致观众反感,还使植入广告与剧情完美融合,增加了作品的可看性。” 驻京记者 陶禹舟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