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问题昨天起进行新一轮谈判,就在两周前,美英法俄中德等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谈判代表在日内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谈判,曾被寄予厚望的谈判未能达成协议,那么谈判为什么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双方争议的焦点在哪里?伊核问题解决的前景如何?本版编辑请专家作详细解读。
1
多年谈判基本陷于僵局
近来美伊态度出现变化
问:请简述伊核问题近年来谈判的情况,以及谈判双方的基本立场。
答:伊朗核问题自2003年被披露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博弈了整整十年。其间,双方有过几次谈判但均告无疾而终,更多时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采取以压促变政策,不断加大制裁力度,甚至以动武相威胁,而伊朗方面也以强硬姿态应对,好几次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伊朗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八年,伊核问题谈判基本处于僵局,美国伊朗的关系也下降到低谷。
过去10年伊朗核问题发展到严重对峙地步,与美伊关系变化密切相关。伊朗人质危机事件后,美伊关系持续交恶,美国将改变伊朗伊斯兰政权定为终极目标,而伊朗核问题的暴露恰好成为了美国对付伊朗的抓手。这些年,美国一直将伊朗是否彻底中止铀浓缩活动视为改变关系的必要前提,而伊朗的让步条件是美国改变对伊朗的敌对政策。鉴于双方之间完全缺乏信任,因此谁也不愿先走一步。相反,美国试图采取强压手段逼伊朗就范,伊朗也不甘示弱,不惜走钢丝与美国玩老鼠戏猫游戏。
在伊朗看来,和平利用核能是其合法的权利。掌握核技术不仅能体现伊朗国家实力,有助其重振地区强国雄心,也是应对美国压力的有效筹码。伊朗国内对在核问题上如何与国际社会打交道的看法并不始终一致,但提升伊朗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却是各派的共同诉求。这么多年来,伊朗不愿在核问题上妥协同样因为许多伊朗人对美国毫无信任,认为只要美国不改变对伊朗政权负面看法,伊朗即便妥协,也难以打消美国的敌意。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年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和俄罗斯都为解决伊核问题做出许多努力。欧盟一度对伊朗开出很优厚的条件,中国、俄罗斯也提出过一些积极的建议,但均未被伊朗接受。因为伊朗始终认为,美国的态度才是关键。伊朗最关心的是自己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而它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美国。美国曾经明确表示,不会以向伊朗提供安全保证来换取其中止浓缩铀活动。这显然增加了伊朗的担忧,也使欧盟等其他国家的计划和建议黯然失色,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为伊朗提供保障。
当然,在这十年当中,美国的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虽然美国国内主张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乃至发动军事打击的声音从未中断过,但从美国最初反对英法德三国与伊谈判,到后来逐渐接受,最后加入到英法德中俄组成的伊核问题磋商机制的过程看,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单边主义色彩趋于淡化,并且始终存在着调整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和中东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政府在中东变局和伊朗核问题上的原有政策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制约,迫使美国在中东总体收缩,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而内贾德政府的保守立场到后期也面临国内外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特别是美国的制裁已经严重伤害了伊朗经济,影响了民众的生活,伊朗内部对一味强硬的核政策及与西方打交道的方式也有了不同声音和希望改变的呼声,鲁哈尼在众多强硬保守派中脱颖而出,赢得总统大选便是顺应民意的结果。
2
美伊显示诚意积极主动
均受到国内强硬派制约
问:伊朗政府换届之后,伊核问题解决出现哪些信号?
答: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于今年8月上任后,明确表示愿意改善与美国关系,尤其在恢复核谈判上表现出非常积极的诚意。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含蓄地表明了支持鲁哈尼改变政策的立场,称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展开外交活动时要展示伊朗“英雄般的灵活性”。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萨达克·齐巴卡拉姆分析认为,鲁哈尼和其前任在核问题上的最大区别是,内贾德坚持不顾一切地以全力推进核计划来表达伊朗的诉求,而鲁哈尼则认为不应为了核计划付出过大的代价,他会更加均衡地把握核计划与外交、经济、民生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到,伊朗的这种变化很快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奥巴马在鲁哈尼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还亲自打电话给他,表示愿与伊朗发展更为积极的关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外交和国际政治系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自从2009年宣誓就职以来,奥巴马就一直在等待这一刻。奥巴马当时曾表示,如果伊朗放弃“握紧拳头”对抗美国,他愿意与伊朗开展对话。但其时伊朗国内并无与美国缓和关系的氛围,尽管伊朗精英界愿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大有人在,但是在强硬保守派的主导下,国内舆论对美国总体是不信任的。而美国国内的强硬派同样对伊朗怀有强烈的敌意。即使时至今日,这些保守人士依然极度怀疑伊朗的诚意,担心伊朗只是为谋放松制裁而不是真心愿意放弃核计划。
伊核问题持续10年来第一次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美伊关系30多年来也是第一次有可能实现明显改善,对这样巨大的变化,无论是美伊国内还是相关国家都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双方国内的强硬派以及那些依然对伊朗怀有敌意的国家对此反应强烈,纷纷开始准备应对之道。
眼下,鲁哈尼和奥巴马都需要在继续当前的政策和应对国内强硬派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3
多国反对美伊关系改善
法国出面搅局另有所图
问:法国为什么在上一轮伊核谈判中“搅局”?多个地区大国为何反对美伊关系改善?
答:在最近的伊核问题谈判中,法国的态度和立场十分引人注目。对于原本可能达成的协议,法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该协议文本只是美伊妥协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国际社会的担心。因此法国建议修改草案内容,主张暂停对伊制裁的前提条件是,伊朗要对两个核心问题作出明确承诺:
一是停止浓度超20%的浓缩铀提炼活动,终止建造重水核反应堆,特别是将于明年夏季完工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伊方要保证至少在6个月内暂不运行该反应堆,否则遭以色列空袭的风险将增加;
二是交出浓度为20%的浓缩铀,西方国家认为伊朗已生产出186千克该纯度的浓缩铀。法国总统奥朗德11月17日在对以色列访问时的,又进一步重申了对伊核协议提出四个条件:1.将伊朗所有核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2.终止提炼浓度为20%的浓缩铀;3.减少现有浓缩铀库存;4.停止建设阿拉克核电站。
有专家分析指出,造成日内瓦谈判无果而终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对伊朗要求“过于苛刻”。法国也有媒体描述说,在这场谈判中,法国给会场上的乐观气氛浇了一瓢凉水。伊朗媒体则指责法国“阻碍伊朗与各方达成协议”。法国国际问题专家拉塞尔认为,在伊核问题上,法国一直持强硬立场,对与伊重开谈判态度谨慎并保持警惕。而且,因为有前车之鉴,法国在军事打击叙利亚问题上吃过美国的苦头,因此现在是以怀疑的眼光观察美国对伊立场变化。更重要的是,中东地区正经历新一轮力量重组,法国希望在这一关系地区未来发展的历史性重组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国路透社的一篇评论也表示,法国的不妥协立场虽然令人失望,但可以帮助法国同海湾国家及以色列重建战略关系。
不出意料的是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国对美国与伊朗关系的发展可能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心有芥蒂。以色列和沙特的反应最为强烈,坚决反对有关国家与伊朗达成的协议。另据11月1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正与沙特官员一道为可能对伊朗实施的打击制定紧急计划。如果20日在日内瓦再次举行的伊核问题对话最后签署的一项协议不能有力牵制伊朗核计划,以沙就可能对伊朗发动袭击。消息人士还说,沙特在使用救援直升机、空中加油机和无人机方面提供的合作将为以色列发动袭击提供有力帮助。
4
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解决伊核问题难以阻挡
问:伊核问题解决的前景如何?
答:当前伊核问题和美伊关系都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节点。虽然还会出现各种反复,但是解决伊核问题和改善美伊关系的大势已经非常明显。美国战略重心已经转移到亚太,总体上不愿再在中东问题增加资源投入。美国当前中东政策的重点是维持地区的稳定,确保美国战略顺利转移,而不是另开战场,使自己无法脱身。另一方面,中东变局后,许多国家政权更替后的情况比原来更糟,这也使美国实际上放弃了对改变伊朗政权的想法。此外,美国也不愿看到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借中东变局削弱什叶派,造成本地区逊尼派一家独大的局面。事实上,美国改变伊核问题僵局及改善与伊朗关系现状的决心已下,因此尽管会遭到各种牵制,但这一趋势将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