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分析,上述56起“车扒”案,出现4大特点:
■外来盗窃人员占“车扒”总量的81.9%。在56起“车扒”案件中,外来人员作案为50人,而拥有本市户籍的11人占18.03%。外来“车扒”人的学历均不高,其中文盲或初小文化程度的为35人次,占57.38%,而高中及大学以上学历的为3人。
■“车扒”人员以男性为主,但相比较之前,也出现了女性“扒手”为2起2人,不少是“几进宫”的“熟面孔”。在56起“车扒”案的61人中,“几进宫”的“老官司”有56人次,占到了全部“车扒”91.8%。
■从“车扒”人员的年龄结构上看,以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居多,约占到全部“车扒”的70%左右,而“80后”车扒仅为14人次。从“下手”地点上看,在市区公交线路上“车扒”案为33次,占58.93%、在市郊公交线路或长途车线路上“车扒”为23次,占41.7%。
■在公交车辆上小偷作案,大多以单独作案为主。在56起“车扒”案件中,51起均为罪犯一个人独自扒窃,而2人以上掩护作案的为5起。其中,实施盗窃手机的为29起,而盗窃钱包的为27起,偷得金额最高的达8000余元,最少的仅100元。特约通讯员 李鸿光 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