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新民健康/时令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年哮喘不愈,竟是“心病”作祟
叶雪菲
  ◆ 叶雪菲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影子,一旦发作,就要跟随终身。然而,哮喘并不仅仅受到环境及身体因素的影响,它还是一种心身疾病。上海市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骆艳丽教授指出,哮喘其实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8岁的莉莉,自幼体弱多病,还患有哮喘,参加工作后,莉莉忙于加班加点,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哮喘随之加重,情绪也变得低落,有时还会觉得活着没意思。直到看了精神科医生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哮喘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还是一种心身疾病。

  在医生的引导下,莉莉找到了病因。原来,莉莉还有一个弟弟,比她小2岁。在成长过程中,母亲每次都偏向弟弟。莉莉的童年因此而蒙上了阴影,即使在长大后有了更好的生活,仍耿耿于怀。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莉莉的情绪得到了调整,哮喘也减轻了很多。

  骆艳丽教授介绍,在心理学上,哮喘可以理解为“被压抑的哭泣”,意在获得他人的帮助。童年被忽视的孩子往往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长大成人后如果还没有得到释放,通常会在某些情形下比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时出现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骆艳丽教授指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然而,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方面却被忽视了,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常年迁延不愈。

  骆艳丽教授表示,很多哮喘患者因长期未得到控制或发作时症状严重,造成思想负担加重,情绪不稳定,而这些精神因素也正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她建议,对于哮喘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琐事。如果出现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形,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上海新城区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2版:“海上最美家庭”巡礼②
   第A3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4版:夜光杯
   第A35版:夜光杯
   第A36版:专版
   第A37版:专版
   第A38版:阅读/连载
   第A39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升学指导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8版:早教沙龙/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2版: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20年哮喘不愈,竟是“心病”作祟
“夏季养生”专题征集令
灰甲不灰心,治疗选国药
阻断血管,饿死肿瘤专题讲座开讲
高博特专利北虫草为什么这么火?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时令A3120年哮喘不愈,竟是“心病”作祟 2014-05-14 2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