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作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影子,一旦发作,就要跟随终身。然而,哮喘并不仅仅受到环境及身体因素的影响,它还是一种心身疾病。上海市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骆艳丽教授指出,哮喘其实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8岁的莉莉,自幼体弱多病,还患有哮喘,参加工作后,莉莉忙于加班加点,渐渐觉得力不从心,哮喘随之加重,情绪也变得低落,有时还会觉得活着没意思。直到看了精神科医生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哮喘不仅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还是一种心身疾病。
在医生的引导下,莉莉找到了病因。原来,莉莉还有一个弟弟,比她小2岁。在成长过程中,母亲每次都偏向弟弟。莉莉的童年因此而蒙上了阴影,即使在长大后有了更好的生活,仍耿耿于怀。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莉莉的情绪得到了调整,哮喘也减轻了很多。
骆艳丽教授介绍,在心理学上,哮喘可以理解为“被压抑的哭泣”,意在获得他人的帮助。童年被忽视的孩子往往压抑着自己的情绪,长大成人后如果还没有得到释放,通常会在某些情形下比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时出现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骆艳丽教授指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然而,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方面却被忽视了,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常年迁延不愈。
骆艳丽教授表示,很多哮喘患者因长期未得到控制或发作时症状严重,造成思想负担加重,情绪不稳定,而这些精神因素也正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之一。她建议,对于哮喘患者,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日常琐事。如果出现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形,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