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创新软件成标配
2000年,因为起步不久,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拨号状态,全部用户就是一两千万,刚刚创立的上海大智慧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发现证券服务与互联网嫁接的巨大潜力。
2001年,大智慧公司推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软件——大智慧,这个真正运行于互联网平台的股票软件,立即刮起了一股旋风。不仅体现互联网精神的免费策略,让投资者在家里就能炒股,更重要的是,一些创新体现了价值。比如,大智慧软件上有个小黑点,叫“信息地雷”,就是当天相关股票的重要信息,就是这个小东西大受欢迎,使得大智慧软件在短短的7个月里占有了市场70%的份额。
大智慧很快成为股民的“标准配置”,到2007年,同时在线用户达到了350万,每天达到1000万用户的规模。此后,大智慧软件一代代更新,但始终牢牢占据着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大智慧Internet个人版目前仍然是全国使用率最高的证券软件。
布局 精确服务投资者
2009年12月,大智慧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28日,大智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进入了又一个创新的阶段。
这几年,大智慧开展了一系列收购,正在作大金融服务的战略布局。因为这几年互联网与金融行业都出现了很大变化,从金融行业来说,投资需求已经从证券拓展到银行理财等领域,个人理财需求大大增加;从互联网看,已经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在智能手机时代,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时代,怎样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面对数量庞大的金融信息,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精确信息,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次新机遇。
大智慧在做的就是不断满足投资者的新需求。比如,在股票软件方面,推出了程序化交易DTS产品,沪港通推出了,公司又立即推出港股行情的新产品;在多样化的理财方面,拓展了基金销售、场外市场、彩票、黄金等各类市场;从手机软件到微信,各种主流互联网形态出现,大智慧都及时推出相应产品。
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大智慧也在谋划进一步的创新。大智慧的优势在于十多年来积累的对于用户的理解、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以及一个综合性的庞大互联网平台,1500万至2000万的用户使得大智慧成为同类的全球最大公司,而中国个人投资者数量不断增长,为大智慧带来更大的市场潜力。
采访札记
在A股上市的上海互联网企业中,大智慧是最具特色的公司之一。伴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诞生一个优秀的信息服务企业适应天时地利人和。19世纪,伦敦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时候,产生了路透;同样,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时候,产生了彭博。那么,在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金融机构聚集于上海的时代,面对数量庞大的投资者,在上海的大智慧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上海应该大力扶植大智慧这样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在采访中,公司有关人士谈到需要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如户口、孩子读书等等。的确,应该有更多支持措施,让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做大做强,这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环。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