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吉文院士说,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P波,震动幅度较小,要过大约10秒到1分钟时间,水平运动的S波到来,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如果能够利用P波和S波出现的时差进行地震预警,对于一次强震来说,哪怕只是提前一秒钟拉响警报,厂矿企业就可以切断电源,避免可能因地震引起大火,为逃生避险赢得宝贵“生机”。目前,日本和美国都在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
我国地震预警系统正在试验阶段,各地地震局都在研发相应的地震预警系统和相关技术。日前,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覆盖了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等主要断裂带的一些城市。发生地震后,地铁和高铁等重大项目就可以采取紧急刹车等措施,减少人员伤亡。普通的民众可通过手机、微博、电视还有专用客户端等各种渠道获得既定的信息。
“地震预警主要是充分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与S波之间的时间差。在地面上挖掘一口口深度1公里以上的深井,放入各种地震波检测仪器,一旦捕捉到地震波,即发射无线电波启动相应预警装置。然后,通过一系列自动化装置与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厂矿企业等相连,在有破坏力的地震波尚未到来时,及时断水断电。”藤吉文院士说,地震预警可提前1分钟拉响,为人民生命财产赢得难得的求生瞬间。有报道称,有些地震预警可以提前7秒钟发出,并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