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带头今日“撤退”
本世纪初,虹桥镇有10个村先后完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第一轮改制,7个村是增量型改制,3个村是存量型改制。前者在当初通过农民集资然后由村里投资发展;后者按照农龄量化分配给农民,坐收利益平等均占。
不过,当年有的农民不看好改制,导致在存量型改制中,有55%的群众出让或部分出让股权,也有人把自己的股权兑换成现金。这样一来,出现了问题:干部本来有岗位股,已经多了,再加上要带头推动改制,又得到不少“受让股”。当时群众没意见,可时至今日,虹桥镇欣欣向荣,没有入股的群众无法享受集体经济的红利,有苦说不出,心里有不满。
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虹桥镇党委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党员干部再次带头退出“受让股”,取消“岗位股”,“凡是为集体经济组织做出过贡献的人,全部都能充分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过了这村还有那店”
前天下午,记者走进虹五村的虹欣实业公司,看见了墙上高挂的“让群众公平共享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横幅。当了32年村支书的周金余坦承,自己是多买了股权,即使是“受让股”,如果自己不在这个位置上,也不可能买那么多的。现在应该带头退出,还给农民。
当初干部多买,是为了推动改制,现在虹五村通过多种形式建造的楼宇,这两年可以收取租金了,总数可达1.3亿元。这样一来,总计持股达一半多的干部,分红额不得了;而当初退股的群众,就一分没有了。这就不符合公平共享原则了。
据统计,虹五村当年有1305户,当时586户全部出让了股权,208户部分出让了股权,兑换现金,达2000多万元,占了49.75%。周金余打了一个比喻:当初入股邀请10桌人过来,结果只来了5桌,现在,还要再请未到的5桌人过来。党员干部这样做,让群众信服满意。
一般来说,好事没赶上,往往“过了这村没有那店”。不过,虹五村以及先锋村、红春村的群众却相反,致富的列车一直等候着,是一定要让群众搭上车,再往前开的。
镇集体资产还给村里
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在介绍情况时说,当初镇里“土地”没有量化到每一个农民身上,干部持股多是合法的。但在今天看来,有点不合情理。如今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靠广大党员干部的觉悟,以及当地乡里乡亲的纯朴民风。因为,100%的集体经济股权掌握在50%持股的人手中,不利于长治久安,无法体现公平共享,不符合闵行区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成果的初衷。
如今,虹桥镇还在实施一项开创性大举措——把镇级的集体资产收益量化到村里,增加村里的经济收入。当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考察后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据介绍,虹桥镇去年的收益达11.25亿元,其中镇级收益3.7亿。张有为认为,镇级集体经济的收益,是虹桥镇全体农民共同创造和长期积累形成的,过去产权不明晰,政府用这笔钱是不合理的。现在,通过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让这部分钱回到村里,造福每一个农民,真正做到“换权于民,还利于民”。并规定:农民所拥有的镇、村两级集体经济股权可以世代继承,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