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
新增“综合运用” 关注现实生活 凸显地域文化
试卷整体上于“文言文”、“现代文”、“写作”三个板块之外,新增了“综合运用”板块。材料选自某报的一则新闻消息,围绕引发市民热议的关于爱因斯坦雕像安放地的话题,设计了三道试题,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综合学习的语文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代文阅读文本着眼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大气而前瞻。第一篇介绍即将竣工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设计特色;后一篇微型小说,通过列车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乘客的众生相,提醒学生在“人机交流”的时代决不能忽视人际交流。
“这里也有乐趣”是今年的作文题。“乐趣”是题眼,规定了叙事的性质;“也”字是关键点,包含了对生活的新理解与新发现。考生若能准确理解题意,就能在曲折的叙事过程中写出新意,平中显新,透过平淡甚至貌似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表象,去发掘和表现其深层的情趣及精彩。
数学卷
重视基础考查 适度兼顾区分 关注知识应用
试题考查了“图形与几何、数与运算、代数与方程、函数与分析、统计与概率初步”等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体现了对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的关注。重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包括方程、化归、函数、数形结合、字母表示数、分类讨论、分解与组合等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配方法等重要数学方法。关注对计算、画(作)图、推理等数学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通性通法,淡化技巧性计算,减少繁琐运算。适度体现对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相互转译的基本要求。
部分试题适当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性问题的考查上,适度体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注重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关注试题材料背景的适切性和多样性,配套适当的表格、图形、图像,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英语卷
精选语言材料 鼓励学生想象 反拨课堂教学
一,精选语言材料,注重在真实语境中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今年中考进一步体现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教育性、趣味性、题材和体裁的丰富性等特点。真实的语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境;“认可自己”、“无国界医生”等话题开卷有益,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培养奉献精神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写作部分开放性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期待。
三,试卷考核项目的微调,旨在促进初中英语教学提高有效性,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听力理解中的听写部分增加分值,并且以词块形式进行考核,旨在促使学生扩大语言输出单位,改变听力理解中割裂地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增加1分的语音考查项目,旨在改善初中语音教学现状,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做到音型对应、以读促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缩减词汇考查的语篇长度,降低难度、减轻负担;增加连词成句考查,为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台阶。
整张试卷力求对日常课堂的教与学形成正确的导向: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卷
立足教材与生活 注重探究“过程与方法”
试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展现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关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核。试卷在继承“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部分试题要求学生从结果去分析过程或现象,着重体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解题思路的考查,有利于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化学卷
关注学习过程 重视实验考核 联系生活实际
试题重视实验的考核。例如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试题。试题关注实验原理与过程,引导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实验教学。
试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例如水的净化、食品添加剂、节能减排、含氟牙膏等试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的社会观与价值观。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特约通讯员 思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