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新民随笔,写的是《居委干部几岁退休》,希望不要以“女性50岁退休”这条线一刀切,使得一些处于“黄金年龄”的优秀小巷总理离开这个岗位。今天,谈的也是退休年龄问题,不过,对象是的哥。
昨天,看到媒体上有一个“上海的哥或将退休返聘”的新闻。调查显示,近年来新进员工逐渐减少,出租行业人员平均年龄普遍偏大,再这样下去,未来20年,上海将难觅的哥。为缓解“用工荒”,上海将返聘那些身体健康并有意愿继续从业的退休出租车驾驶员。市交通委即将开展试点。且不说60岁后继续从事客运与现行法规有冲突,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做法可行吗?
出租行业的“用工荒”已有好些年了,原本只面向上海户籍人员的出租企业,这几年也从来沪人员中招聘了一些的哥。说心里话,我也很希望上海的哥能够多干几年,他们道路熟悉,态度亲切,素质较高。不过,他们是否愿意呢?
不久前有次乘出租车回家,一路上,头发花白的上海的哥一直在跟我吐槽:开了近20年出租车,现在56岁了,体力不行了,每天还要这么连续十多小时开车真有点吃不消,而收入不过5000多元。想当初转岗时,他在公交公司和出租公司中,选择了出租公司。当年当出租司机收入要翻公交驾驶员几倍。谁知道,现在公交司机的待遇上去了,每月也可以拿到四五千元。最让他羡慕的是,公交司机还可以根据情况享受55岁提前退休的优惠政策。他现在对当初的选择,真是后悔得要命!
这位司机的话,是大多数的哥的心声。如今,一名的哥的收入和他们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实在不成正比,而且,“一天机器人、一天植物人”的工作特点,使他们的身体往往比其他行业的同龄人要差。事实上,上了年纪的的哥大多盼着提前退休,而不是延迟退休。
一个行业长时间遭遇“用工荒”,说明这个行业的根本上出了问题,如薪酬和劳动不匹配、风险加大、职业尊严度降低……这一切,不是通过退休返聘可以来解决的。
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切切实实拿出办法来,从根本上对出租行业动大手术,让出租司机像20年前一样,成为一个收入体面、富有尊严的职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