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狼来了”
易蓉
  易蓉

  央视深夜档主题大概是“找”,无论找古董或是找人,都深受观众欢迎。找古董是场开眼界的闹剧,看些从未见过的稀世珍宝,看些没来由的“拣了漏了”的虚妄,以及幻想破灭后的窘迫乃至自欺欺人。寻人节目却比悲剧更深重,父母寻亲十余数十年,天天是煎熬,就算盼到了重逢,逝去的时光与原本该有的幸福回忆却再也不会来到,更何况,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回家。

  这种痛,就算没有亲历,尽管连想都不太敢想,却特别容易使人感同身受。也因此,“走失”“拐卖”之类的关键词尤其能够激奋群情。多亏社交网络,才能令网友们的善良化为有效的信息流通,成就了“微博打拐”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简单的“举手之劳”,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不过,或许是因为这份善良与责任感太过“举手之劳”,不知觉间,谣言已泛滥到足够消解信赖。

  商场里小孩被拐火速剃头换衫,女变男,哭死爹妈;校区门口面包车急停抓小孩绝尘而去,附上超可爱娃娃照心碎看官;地铁带娃行乞女和小孩土洋反差极大,小孩昏沉死睡肯定被下药……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千奇百怪,但又千篇一律。它们瞬间刷屏,占据你的全部视线,刺激你最脆弱的神经,又一下子消失,甚至在你不清楚该悲伤、转发或怀疑之前。

  写于百年前的社会心理学经典《乌合之众》推测,群体不善思考却急于行动,具有冲动、易变、轻信、急躁、偏执、易感染、极端化等特征,无论个体的智慧进化成何种程度都依然一样好比生物的低等状态。起决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情感而不是理性。这简直是网络生态的最佳注解。有人因此感慨,一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竟毫无进步,或许永远不会进步。

  然而,无妨从中认出些“正能量”,谣言所以得逞,毕竟是由于我们已不再是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客,从“庸众”走向了“公众”。只是,若谣言继续泛滥,或许真的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麻木,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生态上海
   第A26版:上海新城区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俱乐部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第16届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B02版: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汽车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
   第B16版:汽车周刊
   第B17版:新民教育
   第B1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19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20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21版:新民教育/校园巡礼
   第B22版:招生热点/新民教育
   第B2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24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怎可让冒用身份证者一路闯关?
的哥几岁退休
“狼来了”
收了一屋子假古董怎么办?
手机何时不用四处蹭网?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狼来了” 2015-04-22 2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