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花中君子》是根据河北梆子《陈三两》改编而成的。女主角李素萍原是书香门第的才女,因家遭变故,沦落勾栏,但仅靠诗文取酬,绝不卖身,每以银三两为价,故得此名。剧情本来就曲折起伏,有吸引力,加上越剧把戏名、唱词、表演都雕琢了一遍,画龙点睛,耐人寻味。
所谓花中君子,无非是说李素萍尽管是个弱女子,却俨然是个大丈夫,真君子。在父亲被人冒名顶替,丢失前程,含冤而死的时候,为了不耽误弟弟李凤鸣的学业,她以卖身银200两相赠。在灯红酒绿的温柔青楼,她冰清玉洁,矢志不渝,只以自己的劳动和才艺谋生、还债,其间,她还认陈奎为义弟,资助这位贫寒书生继续求学。当珠宝商人张子春依仗钱财,买通老鸨、官府,企图强占之际,她不慕虚荣,不惧淫威,誓死相拒。这些都无愧于君子之风。尤其令人击节赞叹的,是越剧《花中君子》中李素萍对亲弟弟李凤鸣的处置。
对李凤鸣的人品,戏中是有铺垫的。报恩寺内,对陈奎不慎遗失的财物,李凤鸣以父亲病重为由,动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后来在姐姐的劝告下,才避免了一次损人利己的丑行。所以在他考取功名,当了知州大人以后,收受贿赂,判令李素萍嫁给张子春,就不足为奇了。在认出了那个道貌岸然、严刑拷打的贪官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之后,李素萍丝毫没有绝处逢生的庆幸,反而唱到:大堂上,毒刑虽毒心不痛,如今我,心似刀割痛,痛,痛煞人……日日盼,夜夜等,却不料,今日相逢在公庭。常言道,鸟美羽毛人美心,想不到,你心地如此不干净,我虽是,烟花女子倒清白,你却是,堂堂知州辱人品。戏的高潮是陈奎当了更高一级的按台,受理这起贪赃枉法的案子。如何了断?陈奎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退出赃款,下不为例,另一个是削职为民,永不录用。李素萍毅然选择了后者。
我以为,这是对女中豪杰、花中君子的一个精彩诠释。君子,固然要自强不息,要独善其身,要兼济天下,但在追求这种人格境界的同时,君子还需要面对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包括自己的,亲人的。人性弱点不是都可以克服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素萍知道弟弟的过去,也不难洞察他的将来。这是她的清醒,也是君子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