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不远有个花鸟市场,花鸟鱼虫都有。
秋风乍起,鸣虫上市。在一个专卖“鸣虫之王”黄蛉的摊位上,热心摊主正大谈其“养虫经”:“要让黄蛉叫得欢,叫得好听,关键要勤喂水。你想想,这小东西不停地叫,如果不喂水,嗓子干得冒烟,叫出来的声音还会好听吗?”一番高论说得正在挑选黄蛉的顾客频频点头称是。谁知顾客中有人突然冒出一句:“老板啊,鸣虫的叫不像人用嗓子唱歌,它的声音是翅膀摩擦产生的。”摊主依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嗓子叫也好,翅膀摩擦也好,反正都是力气活吧?是力气活就少不了要多喝水呀!”于是,大家在一阵善意的哄笑和嘲笑二者兼具的笑声中,俨然形成了“嗓子派”和“翅膀派”两大阵营。
如果仅凭此例就认定这里的摊主都是些不懂装懂之辈,那就错了。我曾经领教过卖蟋蟀的小伙子推销“三尾子”时的出色口才:“朋友们,要使蟋蟀斗得凶、斗得赢,除了喂养得当外,还要有好的三尾子陪伴,这和‘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出色的女人’是一样的道理啊!老婆,你说呢?”小伙子一边说,一边还朝着他那位正在帮忙打理的老婆做了个鬼脸,惹得他老婆倒是满脸通红:“去你的!卖几个破蟋蟀,还成功呢!”
“食色性也。”山东小伙子越说越来劲,“我们老家的蟋蟀本来品种就好,再加上喂得好,又有爱情的滋润,你想叫蟋蟀不是常胜将军也难啊!”
花鸟市场的“老板”人才济济,顾客也是藏龙卧虎。一次,我面对五颜六色的锦鲤鱼挑花了眼,身边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指着一条花纹奇特的鱼,像是在指点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条鱼的花纹就像是毕加索的立体派画,放在鱼缸里就是一幅奇妙无比的充满动感的画啊!”这位先生想象力丰富,是美丽的锦鲤鱼触发了他的灵感,还是他的艺术素养升华了锦鲤鱼的审美价值?好些年过去,这幅 “毕加索的立体派画”,还一直是我家鱼缸中的“镇缸之宝”。
朋友,你如果有空,不妨也常去花鸟市场逛逛。那里除了有鸟语花香、鱼翔虫鸣外,还有很多有情有趣的事、有情有趣的人、有情有趣的话。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正在用放大镜一丝不苟地挑选着精品叫蝈蝈的老先生;可以看到用马尔萨斯的“人口学”理论来说明一只虫盒不能养过多小黄蛉的“学者型”鸣虫爱好者;可以看到热恋中的小伙子在挑选玫瑰花时专注、期盼和幸福的眼神;还可以看到年轻的妈妈一手牵着她可爱的孩子,一手提着住着可爱的“公寓式兔笼”,教孩子唱“小白兔,白又白,两个耳朵竖起来”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