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妈妈,我在”
吴强
  吴强

  如果有古人穿越到当代,看到“常回家看看”法律条款,一定气得吹胡子瞪眼,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他上网,看到购物网站还有50元一次“代看望父母”,就吹不动也瞪不动了——因为一定气死了。

  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传统,以孝治国,百善孝为先。要做官、要出人头地,或者即便已做官、已发达,不孝顺父母是难以想象的。父母去世,往往要丁忧三年。苏轼进士及第,母亲过世,二话不说回家,下次再考;明明是皇帝特批不让回去丁忧,张居正还是遭朝野一致攻讦。孔子难得讥讽弟子,就因为宰我不想守三年丧礼。孔子说,人生出来三年才离开父母怀抱,守丧三年理所应当,宰我这家伙父母难道没抱过他三年吗?

  时代终于进步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改变着旧有价值观念,如今据说“小时代”了。不过,娘生爹养的事实大概还是没有变。孝,却“沦落”到要用法律规定。法律,我觉得天性长于“禁止”,而拙于“提倡”。法律规定“不能做什么”,往往比“应该做什么”有力、有效得多。不能做,往往是社会共识,不能杀人、不能偷盗,说来义正词严;应该做,是无限可能、是进步敞口,法律无法、也不必一一列举。

  法律天性又是固化的,因为它要刚性、明确、可理解、可执行,又因此容易陷入僵化:比如常回家看看,用“双规”(规定时段、规定看望次数)来要求儿女看望父母,必然把这种原本充满温情的自发行为变成可笑的程序——没有情感的看望,真的比不看望强么?

  即便有了这样的法律,你法律来、我法律往;你刚性要价、我刚性还钱,“不肖子孙”自然会,也已经提出还要别的“法律”来让这条法律足以实施:放假、给钱,等等。总之,最好法律能让其万事俱备,只欠一看!

  然而,看望(孝顺)父母真的是要法律来创造条件的么?《晋书》中有这么个故事,王裒母亲怕打雷,母亲过世,每逢打雷,王裒都要到墓边告诉母亲“裒在此”。母亲走了,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母亲在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害怕时,妈妈说:“妈妈在”;长大了,该我们来告诉妈妈,充满温情、庆幸和自豪:“妈妈,我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广告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家电
   第A26版:专版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国防教育/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幸福之门/专版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新民楼市/ 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广告
   第B18版:地产资讯/ 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还有多少窨井“身世”成谜?
“妈妈,我在”
猴子和打字机
医生收入改革应保证合理诊疗
孟母四迁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排序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妈妈,我在” 2013-07-11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