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不是一种生理个体,而是一种文化存在。舞台角色在表演前,是一种混沌的存在;唯有通过演员的努力,混沌才能变得清晰。社会角色在诞生前,也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唯有通过人的努力,才能从自在向自为转变。于是,角色便包含了一种生成的动态结构,即一种历史性、过程性的辩证活动。在这之中,具有生命意志的角色成为活生生的主体,它既要在舞台、更要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迈进——这是贯穿《角色文化》全书的灵魂。
角色生成,有规范性、受动性,更有自由性、能动性。对角色而言,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精神。因此,《角色文化》最终要追求的是个体自由地演绎自身的话语权,这也正是作者心中最为绚丽、最为丰富的图景。在该图景中,作者不让个体去担负角色,成为角色的奴隶,而是要让角色担负个体,变成为人服务的工具。这种担负和服务都必须在共同体中进行,因此必须认识共同体的必然性。于是,作者引进了“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之哲学命题,从而最终在角色的旗帜下,集聚了一股能对舞台与生活、个体与社会、自由与必然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推进的力量。
所谓学术佳作,要生于专业领域、游于生活之流。只有这样,学术才能摆脱教条的尴尬,成为富有时代意义的思想成果。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是学术修养,还有人生积淀。因此,当我们与《角色文化》相遇时,便会感到一种久违的幸运。
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