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家,除了米饭,最常见的菜,大概就是青菜了。风趣的人,被问起今天吃什么菜了,会说:好几个菜呢,青菜熬青菜,青菜烧青菜,青菜炒青菜……其实只有一个菜。或者,当天恰好多了一个炒韭菜,便说:韭(九)菜加一菜,十个菜!那一个菜,必定是青菜汤。
尤其在冬天,许多人家喜欢煮青菜饭。这样吃着暖和!人们夸赞吃青菜饭的好处。那是说,煮在一锅,饭不会先凉,菜也不会先凉,一块儿热乎乎吃下肚,受用。煮在一起吃,原先所需的材料,油和盐,一样不少,一样不多,味道自然平常。
青菜饭里若是加几节咸猪大肠,立马变成了上等美味。农村人家杀猪,包括猪大肠在内的内脏,被称为下水,这个下水的“下”,我不知道和下脚料的“下”,是不是一个意思。早些年,人们对下水的食欲,远远逊于对猪肉的食欲,尤其对猪大肠。只是近年来,由于猪大肠有咬劲,不肥不腻,处理干净,无论红烧、清炖还是干煸,都大受欢迎。红烧的,民间俗称“红烧呼啦圈”。
单独的米饭,单独的青菜,单独的猪大肠,味道一般,加在一起,绝不是简单的1+1+1=3的数学问题。“五味调和百味香”,由这三种味道滋生出的,是一种令人垂涎、越吃越想吃的香。
看似没有学问的“混搭”,也有技术可讲。煮青菜大肠饭的行家里手,知道三种主料先后下锅的顺序,青菜烀得烂黄,营养成分破坏了不说,光看着那颜色,就叫人没胃口。火候差不多了,揭开锅,一股热气冲上来,扑鼻的香,香得你赶紧放下锅盖去找锅铲、拿碗。热气散尽,看得见锅里的青菜还绿油油的,像刚焯过水的一样;米饭还是白色,不会轻易与青菜混为一色;那猪大肠呢,也是自己的颜色,受潮受热后,变成黄褐色。这时候,先抢到锅铲的,锅铲像是长了眼睛,尽往有猪大肠的地方挖。
单单煮青菜饭,那完全是素的,添了咸猪大肠,青菜饭里便有了咸肉的香。盛一大碗,如果再挑一坨荤油,拌在碗里,菜和饭,都变得亮晶晶、滑腻腻的。毫无疑问,最好吃的,还是猪大肠,每一个手持锅铲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在锅里多抄几下,希望有一点意外发现。抄得次数多了,现象难看,大人会慢悠悠地抛过话来:“还有呵?干脆把裤子脱掉,下去捞捞看!”这是玩笑话,是想制止你继续抄下去。因为有了猪大肠,有了星星点点的荤腥,就连少许锅底的锅巴也十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