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年会也跟春晚似的,很早就开始准备。
我以前的老主任喜欢大合唱,能唱歌的排练,不能唱歌的顶班干活。年会开始,大家各自化妆往那儿一站,会唱的卖力、不会唱的张嘴———好了,纪念奖就到手了,20多人,人手一个饭盒,各自欢天喜地。也有人不喜欢,说:“瞧人家科室,出的是精品,哪像我们拉拉杂杂,一帮子歪瓜裂枣,显得没品位。”老主任就对这位美女说:“你拿手的是什么?明年我请院长特许你单独出一个?”美女脸红,嗫嚅着说:“我也就是说说而已。”
其实老主任说得没错,那些有文艺特长的人,每年年会都必上节目拿丰厚奖品。你若真有两下子,就不必挤在人堆子里大合唱;既然只敢埋在人堆子里大合唱,也就不必喊冤。像我这样的,特喜欢我们老主任的大合唱风格———年会年会,图的就是一个热闹、一种喜庆、一味欢喜、一项参与……你争我抢、掌大旗出风头的作派,在工作中显摆还不够,又何必在一团和气的年会继续汹涌上演呢?
但是星移斗转,院长换了,我们主任也换了。新主任不同意再搞“大合唱”:“什么事都图偷懒哪成?据我所知,新院长喜欢跳舞,我们排舞蹈!”于是,新主任挑选一批身材出众的靓女,同时搭配一个水桶腰的中层领导,为什么?中层领导是院长他二姨。果然,大奖被新主任算计回来,微波炉人手一只。看他们欢欢喜喜地捧奖品回家,我们这些同事观众抄着手,在台下边闲看着边咂巴嘴,仿佛一个个被遗弃的孩子。
从此,我成了年会资深看客。
百无聊赖地品味年会,发现除了媚院长媚得令人恶心的节目“出彩”以外,真正出彩的节目,要么真才实学,要么出其不意。
真才实学,是多年功夫的积淀。某科室某某人字正腔圆的京剧,医院无人能逾越;某姐一曲赛歌星的《好日子》,听了简直让人怀疑是录音机原声……这样的节目,赢得掌声不断,轻轻松松得一等奖,大家心服口服。
出其不意,一般是科室集体创意的结晶。有一次,一个科室不知哪儿弄来一个大屏风,屏风上几个立体布娃娃,演员在屏风后把头和手伸出来,摆弄布娃娃的小手和小脚,再配合脸上表情和对白,让院长们笑得稀里哗啦。那一晚,他们大获全胜。事后,大家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得来那道具,演员们都三缄其口。看来,在年会问题上,得胜者也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