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单位要开年会,老总说了,谁的创意好有奖。说实话,节前挺忙的,外地的同事们要回家,心早就飞了——春节假一放一星期,掐头去尾,十来天都踏实不了。其实对企业来说,不管放多少天假,要想不影响效益,就得提前把工作做完。所以,年会节目不能搞得太复杂,太复杂了分散精力,只要能热热闹闹地带起欢快的气氛就是好活儿。
受元旦电视节目的启发,我萌发了一个创意,我们办公室就搞一个“南腔北调·再别康桥”的诗朗诵,名篇名作,又简单又有气场,还逗乐。选这首诗,一是因为它尽人皆知,能让人怀旧;二是我们单位爱读徐志摩的年轻人不少。光朗诵还不够,因为没点邪的难得奖。用方言朗诵《再别康桥》,来个东西南北大杂烩,估计很能出效果。
小张是陕西人,就让他用陕西话打头炮,“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饿(我)”字一出口,就得把大伙笑翻了,比《有话好好说》中张艺谋喊“安红,饿想你”还有效果;小王是河南人,用河南话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河南味道的荡漾,听着又哏儿又亲切,徐志摩在天有灵,也得惊得找不着北;然后会说天津快板的小刘、会说广东话的老李,都用方言依次表演,然后大家一起用普通话再找补一遍。
我的建议,得到了大家异口同声的赞同,都说肯定会火,不一会儿大伙全喊上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没演呢,热情就出来了。
有人提议,最好再简单化化妆,按歌剧《再别康桥》里面的造型倒饬:留披肩发的女孩,把头发编成辫子,就当林徽音;男生穿个西装、戴个眼镜,往那个年代上使劲靠。老李说,回头再把他的中式棉袄找出来,围上了大围巾,就像那么回事了。
看到大家的热情这么高。我蓦然觉得,节目其实就是个心气,什么叫创意?能调动积极性,激发人心灵深处的感觉,或者说幽默一把,让员工们从心里往外笑,就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