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奇石的收藏,原本是古代文人之雅趣,好置于庭园、书房。特别是用于配合亭台轩榭布局,假山池沼堆叠,峰峦盆景制作。所以前人所谓“四大名石”常指的是安徽灵璧的灵璧石、广东英德的英石、江苏宜兴太湖边的太湖石、江苏昆山的昆石(也有认为广东潮州的黄蜡石)。
这都是从园林石作用的角度而言。讲究的是因林施艺、取势造型、优质布局、因色取巧。
因此古代文人雅士之爱石,却不说收藏而谓之玩石、赏石。虽有北宋米南宫拜石的趣话,但明书画家文徵明之曾孙文震亨还是将此四种玩石载于《长物志》,属于私人把玩的身外“长物”而已。这一点连收集最为齐全、记录为之最早的明代林有麟所著《素园石谱》中,对配图所录的102方珍奇异石,作者也只把它认定为“小巧足供娱玩”者。
对于石头的收藏主要是近年随“收藏热”而起的“石头热”。收藏的石头早已不再局限于上述四种,凡是石头,只讲究一个“奇”字,各色奇形怪状的东西,皆在收藏之列。不过以笔者有限的经历与见闻看,对奇石的收藏,除产地、质地以外,不外乎以下四类:画面石、彩石、型塑石、文字石:即石头上的画面神似某一世间之物;色彩绚丽斑驳陆离;造型具象某一物品;石上文字形状逼真的。
不过要从随处可见的千姿百态、不可胜数的普通石头中去发现这些,必须具备对石头的一种真挚情怀与似醉似痴的执着,从而达成一种人与石的默契,感受到奇石无言最可人,就可石不能言尔代言。
这个时候你对奇石的收藏就成为一种发现艺术。四川泸州奇石爱好者姜勇就收藏有一方画面石,当初有人从捡拾者那里以十元钱购得,配上底座,竖着放朦胧间显出两匹马的样子,也有几许观赏价值。但他恰与此石心有灵犀,发现了画面中别人所未见……于是用150元买下此石,一经横置,立即:一匹动感强烈的奔马四蹄生风,跃然于石上,其风格和表现手法彰显徐悲鸿的神韵。此石后经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一方收藏》栏目报道,据说价已飙升10万以上。
这不仅仅是一竖一横不同放置这么简单,对一个精美图案的发现体现了爱石人对石头的一种感悟在里面,同时也需要一种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讲解。
奇石的收藏是一种发现艺术,不单局限于一石一画面,它还可以是某一石种集合的整体,组合成同一主题,化腐朽为神奇,出奇制胜。山东泰安的奇石收藏家赵光星,在这方面颇有建树,他利用自己收藏的泰山石精心挑选其中文字石、画面石、型塑石先后组合成北京奥运会、全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不同的主题,蔚为可观,得到了奇石收藏界的首肯。赵光星也从石的爱好者成为收藏家,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石之代言的“石语者”。
对奇石的收藏,关键还在于以石怡情、赏石养性。
古人曰:“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奇石的涵蕴,结合成语编撰寓言故事,也可谓“别出心裁”。萧山奇石收藏爱好者周国庆先生就从自己收藏的数千方石头中,挑选出108方,以《别出心裁》为书名,用一帧石头照片配一则成语寓言的形式出版了一部奇石科普成语寓言集,图文并茂,既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对青少年有教育。这在石的收藏中也是一种“言之有理”的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