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六举行沙龙
校长丁斌介绍,学校不少孩子家境普通,有些还不尽如人意。口琴上手快、价格也不贵,这成为学校普及口琴教育最初的原因。学校不仅开设了口琴必修课,还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口琴队,聘请专业老师指导训练。渐渐地,孩子们带着口琴参加亚太口琴节、全国口琴展演,上海市学生艺术节。清脆的口琴声也传出校园。三好中学成立了全市中小学唯一一个口琴培训基地,每周六,学校举行口琴沙龙,来自虹桥路小学、体职院附小、江南小学、瞿溪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的小琴友们汇聚校园。从最简单的“D、R、M、F”到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同学们在三好中学他们开启了口琴之旅,踏上了梦想征程。
口琴声中找到梦想
“很多孩子不仅学会了吹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性格,找到了梦想。”口琴基地负责人黄惠瑶带队十几年,从一个个学校选苗育苗,感触颇深。
女生干宜灵还在七色花小学就读时就展露出口琴天赋,走到哪,口琴都揣在口袋里。但在几年前,小干的妈妈在女儿是就读口琴特色的三好中学还是另一所民办初中纠结许久,最终抱着忐忑的心情选择了三好。一周两次训练,再加上周六排练,边学琴边读书,小干不仅没有落下功课,还逼着自己提高效率,学会从音乐中放松自己。最终,小干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优至向明中学。
有助打开更大世界
舞台上,和伙伴们合奏曲《查尔达什》吹罢,上海电力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男生张雨森似乎还不过瘾。他告诉记者,自己三四年级以前非常内向胆小,在班级里很不起眼,学口琴只是父母希望他有一技之长。黄老师在报童小学发现他天资不错,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当张雨森在班级联欢会上吹了一曲之后,张雨森没想到,自己一下成了“名人”,“虽然老师批评我时也会说‘你口琴吹得好,其他方面怎么做不到’,但我觉得自己受到关注了,一下有了自信。”张雨森觉得,口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自己的世界。和他一起合作的基地学员、上海师范大学音乐系单簧管表演专业毕业生赵晨曦,小学时开始学习口琴,便似乎一下被这个乐器迷住,得知大学本科没有口琴专业,他初三开始学习单簧管,好让自己继续沉醉吹奏世界。今年,他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表演专业就读研一,而他的梦想仍然不变——成为一名著名的口琴演奏家。虽然已经中学毕业,但他和干宜灵、张雨森等7个伙伴仍然不愿离开口琴基地,他们自发组成了“魔幻之声”乐队,每周六的口琴之约,从不间断。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