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医疗中心的行为儿科学专家提醒家长们,一边陪孩子一边刷手机的行为,严重降低亲子陪伴的质量,还可能令孩子将来也沉溺于手机、网络,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宝宝也提抗议
妈妈别玩手机
张女士的女儿刚满二十个月,每天一下班,她就火急火燎地往家里赶,只为了多陪伴一会宝宝。在陪伴宝宝的时候,她经常开个小差,偷偷看一下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她发现宝宝有个特异功能,每回只要她一拿起手机,宝宝马上会放下手里的玩具,缠着妈妈。“有一回,宝宝正在专注地搭积木,我背对着她偷偷拿出手机,孩子马上转过头说,妈妈不要玩手机,陪宝宝玩。”
波士顿医疗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光是张女士的女儿,几乎所有的宝宝都很反感父母沉溺手机。
研究小组观察了55位家长,他们的小孩平均年龄低于十岁。为保证研究对象不受外界干扰,研究人员与观察对象保持一定距离。研究人员依照父母进餐过程中接触手机的程度,从把手机放在桌上不用到进餐时自始至终使用手机,分为5档,对照观察他们的小孩当时的行为表现。他们发现,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
父母的陪伴
更要重质量
现在家长大多关注教育,也越来越懂得父母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的陪伴能让孩子的内心更有安全感。当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建立起来之后,他们才会把目光投向外面。
目前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是玩微信、微博,就是玩手机上的一些小游戏,或者是工作比较忙,一边陪着孩子,一边还在不停用手机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育儿专家发现这种陪伴的质量非常低,孩子们会认为爸爸妈妈是在敷衍自己。这种父母看似很爱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在陪伴孩子,但他们给予的这种低质量陪伴根本没办法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无法建立起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陪伴不仅要有时间,更需要有质量。是时候放下手机、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了。波士顿医疗中心参与研究的行为儿科学专家拉德斯基提出两点建议——
■ 在吃饭、讲故事、睡觉这些亲子时间远离手机,从而避免任何可能的干扰。用餐时间对于培养家庭凝聚力来说非常宝贵。
■ 在某些特定的日子或家里的某些区域禁止使用手机。这不仅能促进亲子关系,还能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与人交流或谈话。随着年龄增长,这一点将越来越重要。
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