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行医致人死亡
老赵是个农民。去年3月,他仅凭自己对医术一些皮毛的了解就私开了一间小诊所。3月15日,当吴老太来看病时,由于老赵的误诊而不幸身亡。公诉机关以非法行医罪对老赵提起了公诉,吴老太的儿女也向法院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各项损失50万元。
不仅要面临牢狱之灾,还要偿还巨额赔偿。老赵懵了!一边是战战兢兢的被告人,一边是连哭带闹的被害人家属,主审法官王旭光心里清楚,50万元的赔偿,老赵根本拿不出。如何使两个家庭得到平衡,像一道难题摆在了她面前。
取得对方家属谅解
王旭光仔细分析案情后,打算先从被害人家属那里寻找突破。她一个个电话联系,一次次约见律师及家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细致地工作,被害人家属终于降低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反过来,王旭光又开始开导老赵,希望他能尽量满足被害家属的诉求,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最终,双方就民事赔偿部分达成了一致,老赵一次性赔付吴老太家属15万元。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刑事部分,仍是难题。
反复考量决定轻判
老赵生活拮据,赔偿被害人家属的钱款,除却亲戚的帮助之外,还需要举借不少外债。如果老赵被判实刑,这个家庭就彻底垮了。考虑到老赵有自首、初犯、偶犯的从轻量刑情节以及其他从轻的量刑因素,王旭光初步决定适用缓刑。
王法官调阅了全市所有非法行医的判例,又详细研究了最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并与本案一一比照。正是由于对对判例的细致研究,王旭光的缓刑意见得到了合议庭的一致肯定,公诉机关对这一判决也表示认同。王旭光说,刑律不是无情物,化作春风暖人心,判缓刑是为了更好的挽救被告人。
通讯员 马超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