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的高三生活吗?还记得那年陪伴你的老师同学和交上最后一门考试试卷时的心情吗?有一种苦涩的甜美叫高三,虽辛苦却回味无穷,跟着他们一起回顾或展望……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站在台下,怀着一个考530分(高考“裸考”)的目标,与脑海中的语文“加点字”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考完第一天的两门,当我说出我要考530分的时候,所有同学都说:“你在做梦。”而我想说,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需要这样的一场梦;但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这梦终将成为现实。你们一定都听过一句话:“相信自己,相信‘上中’”。我们相信“上中”(上海中学的简称)提供给了我们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我们相信“上中”的老师们一定是最棒的,我们相信“上中”能帮我们充分地备战高考;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相信自己,在“上中”磨练了三年的自己,无法完成自己在高考前发下的誓愿,无法给自己的高中生涯划上一个最圆满的句号呢?你要相信,作文崩了,文言文也能一分不扣;你要相信,做不出最后一问,数学计算也一分不能丢;你要相信,英语140水平的你绝不会考139分;你要相信,高考不存在什么“一崩到底”,不战到最后一刻决不罢休。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动摇怀疑,而在高考考场上留下遗憾。只要信念还在,希望就还在。
上海中学“学生通讯员” 杜冰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高三的抒情,总免不了对一个又一个“最后一次”悄然而逝的感慨:上海中学的最后一次早操、最后一次奔饭、最后一节体育课、最后一张“周爽卷”、最后一节晚自修、最后一个寝室之夜、最后一次运动会、最后一个艺术节……当然最关键,还有最后一场“战斗”。
高三的抒情,可以说是一份无畏的自信。
年级组长杨嵘老师常如此开玩笑似的说:“我们2014届的孩子,平日里表现一般,但一到关键时刻总是非常争气。”话虽是玩笑,但确实一点不错。2014届的我们,总是十分自信。犹记得那夜滂沱大雨灌进了每顶帐篷,面对眼前的一片狼藉,我们却转移疏散地镇定有序,因为自信自己有能力渡过难关。犹记得那个艺术节上,当聚光灯大亮,音乐在耳畔炸响,“上中”几百号人异口同声地高唱《我相信》,那种自信与热情,无人不为之感染动容。
高三的抒情,亦包含着一份无言的挚爱。
这种爱来源于一个名字——龙门学子。各位高三的“战友们”,你们可曾想过,高中三年,我们在此收获了什么?是令人艳羡的学科成绩,抑或是目光注视下的能言善辩,还是丰富的活动阅历和干练的领导风范?也许是,也许又不是。但请各位看看身边的伙伴们,一起奋斗刷题的同学们、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老师们,甚至还有那始终沉默着听你背单词的老树……
“龙门”的一切,点点滴滴,其实都已经镌刻在了我们心底。“上中”三年光阴流转,我们早已和“龙门学子”这个名字相融相合,再也无法分离。因此,我们感恩并深爱着这一方土地。
上海中学“学生通讯员” 张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