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陈副馆长
卞建林
  卞建林

  陈佩芬副馆长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在上海博物馆的展厅搬青铜器,一副身先士卒、很实干的样子。在文化单位,上了年纪的女性干体力活,劲头十足,使人难忘。 

  后来,因为请她看东西,有了接触。几乎每件器物,陈副馆长都能说出来龙去脉和要点所在,每次都像上了一堂课。能感觉到,先生对青铜器了如指掌。 

  先生曾说过,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研究青铜器。对此,会沉迷其中并得到极大的快乐。先生的付出已不囿于工作所需。这样的人生,是充实不惑的,有如大树,根扎得深。 

  在重现古代文明的拼图中,青铜器方面是比较好的,先生和马承源馆长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是几十年的同事,亦师亦友。先生常把请她看的器物拿到隔壁,和马馆长一起讨论、印证,他们之间没有文人相轻、同行相忌的陋习。先生十分尊敬马馆长。对自己的老师蒋大沂先生,也追怀不已。先生的交谊有古人之风。 

  退下去后,陈副馆长每周一到馆,在五楼的办公室从事研究。相对于旁边的世界和过去的热闹,这里显得寂静,但先生做自己的事,乐在其中,有些《陋室铭》的意境。先生是一个是非爱憎比较分明的人,晚年的她,清癯淡定,当涉及不平之事时,尽管事不关己,仍会议论风生,呈现一种气势。 

  一次,发现先生还带着中饭,她解释,因为食堂饭菜对职工有些优惠,她退休了,不应该享受这种优惠。老一代学人的律己和耿介令人感叹。也许,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能走得比别人远一些。 

  现在,先生因病故世,五楼那一端的走廊有些空荡。人的一生,遭遇何止成千上万人,但能留下印象的却不一定多。陈佩芬副馆长,正是给我留下印象的那一种人。我怀念先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4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5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A33版:新民健康
   第A3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3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3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3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医界
   第A4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金湖看荷前记
成语中的权利淡化意识
清词丽句必为邻:《从北山楼到潜学斋》
山村小景(速写)
怀念陈副馆长
远足的记忆
载歌载舞迎“铁牛”
游天目山 (二首)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怀念陈副馆长 2014-09-03 2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