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如何回忆“威尼斯之女”?一部同名电影,把“威尼斯之女”的生活写得如诗如画:早上陪贵族们比剑,晚上和国王们上床;生死关头,心爱的男人为她挺身而出——谁信呀,他连娶她的勇气都没有。曾经痛恨她的,男人的正妻,在临终前忏悔自己的嫉妒,请求她的原谅。嗯,大圆满了。
荷兰怎样评价它“市民与妓女”的年代?十七十八世纪,阿姆斯特丹作为“娼都”,大量海员和商人出没,带来色情业的极大发达。幽默的是,除了为“失足妇女”,还为洗衣妇、佣人、房屋租赁业以及……音乐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有一国的外相说:敝国的经济起飞,是以牺牲一代女性为代价的。实话实说,却激怒了他的同胞们。最后,外相道歉,鞠躬,辞职下台。
而中国人,又怎样回忆评价金陵八艳、八大胡同、秦淮女子……只视她们为桨声灯影的一部分,泪溅在波心是冷月无声,血洒在扇上是桃花一曲吗?
看过那么多老电影,《杜十娘》《桃花扇》《玉堂春》……里面的青楼生涯都是一式一样的:春天,河水,柳枝荡漾,有个伶牙俐齿的八哥或者丫环娇唤一声:“某公子来了。”帘子一挑,盛装丽人与白衣少年一见钟情。总有个妈妈笑得一脸谄媚,一堆庸脂俗粉、莺莺燕燕来陪衬女主的不染尘。她当然是声色艺三绝,不世出的才华与美貌并重,而爱上男主,只因为男主儒雅风流。她总是掷地有声在说:“妈妈,我卖艺不卖身。”这是导演对秦淮生涯的想象,也是大部分中国文化男性的共同春梦吧?青泥白莲是全民族的精神偶像。
这想象已经够美,而张爱玲还说:“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既然她仗着她的容貌来谋生,可见她一定是美的,美之外又加上道德。”秦淮女子把这理想又推进了一步:有才情;能忽略男人皮袍下的小——包括体格和钱包,裸出他们内在的灵魂;不爱财,只爱男人那熠熠生光的才华。
这样的神话,感动过一代一代中国男人吧:都自以为才华盖世,都真心相信董小宛嫁冒辟疆是因为后者翩翩佳公子,而不是因为他有钱有势有房有车,能带来安定的生活。
忘了是哪位男性作家,曾经吐露心声,但愿娶一位仰慕他的、从良的妓女。良家女见识短浅,不过嫁鸡随鸡;而一个在风尘中打过滚的女子,见多识广,慧眼识英雄,舍王公舍贵胄取文人——这种事,历史上发生过吗?
还有女性作家,含悲忍怨地娇嗔说宁回秦淮当歌妓,至少那个时候,文化是酒桌上的佐料,也算上得台面。我不免冷笑:您穿越的时候留神点儿,一不小心穿到北宋的宣州,当时知州吕士隆,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笞妓”。到那时,您才知道什么叫“被侮辱与被损害着”的。
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有怎样的天堑,我们不能起柳如是、顾横波于地下,追问她们的心路历程。只是以一个女性对另一个女性的天然同情,想象那以色事人,欺骗与被欺骗,背地的垂泪转身的满脸堆欢。她们想嫁好人家吗?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不见得有嫁妆,精明计算的男人不会娶她们。即使她们死乞白赖嫁了,会幸福吗?绝大多数都无子嗣的她们,将如何在大家庭存身……我不自禁打个寒噤。
而那些江湖流传的故事……就当作红倌人也自有公关文案,所以说得滴水不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