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生活的好转、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已达73岁,而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上海,更高达82.13岁,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不过,如世界银行2011年的报告,我国民众的健康寿命期望值仅为66岁,居世界经济发展较好的20国之末。换言之,我国民众“健康的寿命”不长。有调查报告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多数疾病缠身,每人平均患4种慢性病云云。甚至有经济学家撰文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因慢性病而慢下来!
慢性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现有此类疾病患者2.6亿。这些疾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而且致死、致残率也高。我国的慢性病耗用了70%的医疗资源,而构成了人口死因的85%。也就是说许多医疗资源的消耗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对于慢性病自然也应该是预防。最近卫生部、发改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5年)》,对未来3年慢性病的预防进行了规划。如开发健康食品、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保证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对环境的监测等等。规划还提出了三年奋斗的目标,如:全国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降至9克以下、成人吸烟率降至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儿童在8%以下,30%癌症高发区开展早诊、早治工作。15个国家机关联合发布的《规划》,从预防慢性病的各个方面入手作出了部署,不啻是向慢性病宣战的檄文。
预防疾病,现代医学曾经有过非凡的成就。注射疫苗便能预防多种传染病。岂止预防,如天花甚至已因人类普遍接种牛痘而被消灭。脊髓灰质炎、麻疹也被列在了争取消灭之列,采用的方法也是预防接种。通过预防接种来消除传染病可以由政府来组织实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行全民免费种痘,使我国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早20年就结束了天花在中国流行的历史。
但慢性病的预防则不然。因为预防慢性病主要在于改善人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比如吸烟有害健康,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要预防慢性病,必须控烟。政府能做什么呢?立法、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提高烟税,在烟盒上画个骷髅……但归根结蒂还是在吸烟的人主动戒烟。比如盐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要预防高血压便应该控盐,政府能做什么呢?给每家发个盐勺子,关照做咸鸭蛋的厂家少放点盐……但如大家不用这勺子,觉得鸭蛋不够咸,便加倍地吃,不也枉然。
所以要预防慢性病,还得人们有这知识、有这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