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嗔所住的淼镇有位卖水果蔡施主,他在小镇里中心位置的小街上经营了小镇里最大的一家水果摊,蔡施主的口才很好,不管对象是什么人,他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水果推销出去。很多施主都反映,在蔡施主的水果摊购物,总会超支,因为在蔡施主的宣传下,原本只打算买一斤水果的施主,往往会买上两斤回去;计划买橘子的人,也会经不住特价的诱惑再买几斤香蕉。
戒嗔也见识过蔡施主推销的本领,有时候戒嗔只是从蔡施主的摊子路过,最后手里便不知不觉地买了几斤水果回去。戒嗔每次离开的时候,蔡施主总会说:“戒嗔小师父,我给你的价格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低价呀。”可是有几次,戒嗔发现戒傲师弟买的价格比我的还低。
蔡施主生意做得好,但是口碑却不是非常好,有一些施主说蔡施主喜欢扣秤,不过蔡施主好像从来没有扣过戒嗔的秤,或者是因为戒嗔没有还价吧。
蔡施主的水果有两种,一种贴着商标,另一种没有,戒嗔通常只会买那些没有贴商标的水果。因为有几次我们买了贴着商标的水果后,揭下商标,发现贴商标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疤痕,那些漂亮商标的作用只是掩盖疤痕而已。寺里的人几乎都知道这个规律,所以不买带商标的水果成为一个惯例。
戒嗔生活的淼镇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庙镇,据说是因为附近的几个小镇中寺庙有三座的缘故。淼镇里有天明寺,而隔壁的马家镇有一座寺庙叫宝光寺。
宝光寺是近几年才建的寺庙,他们的寺庙算是风景区里面,规模也比我们寺大很多,香火也旺得多,师父们常说,宝光寺的法师们修行很好,当然私心里,戒嗔还是以为他们未必比自己几位师父好。
宝光寺的法师们,也挺喜欢和戒嗔的几位师父交流,所以如果有空便会来天明寺做做客,再研习一下佛法。
有天宝光寺的法师过来的时候,带了一些水果送给我们。看到水果上那些熟悉的商标,戒嗔猜想水果应该全是法师在蔡施主店里买的。
法师离开后,大家都暗自笑话宝光寺的法师没经验,所以买了又贵又不好的水果,吃了大亏,可是当我们揭下商标后,才发现原来这次的水果几乎都是完好的。
智缘师父说,惯例和例外相伴而行,然而我们真正忧伤的是,当例外来临的时候,我们心里依然可以见到那个商标下并不存在的疤痕。
再次买水果的时候,特意没有挑选,也许对戒嗔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