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我必须写一下。
桑麟康先生,他是一位画家,工作则是在上海电影发行公司下属的一个刊物《电影故事》做美术编辑。桑先生是地道的上海人,人也长得高大健壮。可是说起话来却是很有点紧张感,不管天气如何,头上冒汗。
可也就是这位先生,我认为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桑先生画的画主要是用铅笔素描的连环画。他年轻的时候师从连环画画家贺友直先生。说是师从,其实也就是偷偷地去学,他对贺先生的画赞不绝口,画中人物的眉目传情,俏皮率性,都只要透过一两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跃然纸上。他是喜欢得不得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是连环 魏画家辈出、佳作频频的时代,那个年代 心中过来的很多人都是连环画迷只要大宏,人给个几分钱,就赶紧缩进弄堂口开的连环画租看小店里,找个小板凳坐下来,有滋有味地看起来。《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林海雪原》《战火中的青春》,无一不是他们眼中的宝贝。耳濡目染,连环画滋养了一代甚至几代人,也在幼小的桑麟康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他把这样的画看做是世界上最美最能体现画家思想情感和时代特色的画种。于是,他也就学着画了起来。
这样的偷偷学艺的岁月是寂寞的,这样心有灵犀的时光是幸福的。尽管无人喝彩,尽管没有大富大贵,但是,那要看你如何看待财富了。
桑麟康发现,那些艺术大师之所以能画出生活的滋味,与他们认真阅读原作是有关系的,于是,他也养成了一个读书的习惯。很多时间,这位画家其实并没有在作画,而是在读书。读那些要他去插图的小说,也读那些没有插图要求但也是好看的书。“反正时间不能白白浪费了。”朴实的话语中泄露出了这位艺术家专心致志的秘诀。
那么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在利用他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读书、看景、学艺。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的人当我们欣赏他的时候总是喜欢说他们是幸福的,可是,这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幸福却消受不起。心中没有对某种事物的由衷的爱好,没有坚强的毅力,这样的幸福也是很难坚持的。
就这样,桑先生就默默地画起来。即便在他的画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的时候,他依然还是那么地默默无闻,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大师才能的画家。桑先生对此毫无抱怨,因为在他的预期当中,他的画还远没有画好,他依然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沾沾自喜。他要做的事情还多。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能人实在太多,当一个画家,只是让自己有了一个能与各界能人交往的机会,他依然还是要那么地一幅一幅地去画,至于好还是不好,那只有留给后人去评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