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重返校园
“重返校园是因为我需要生活。”20岁的莫琳来到巴黎克利希二次机会学校,参加为期10个月的就业培训课程。“现在没有资质证书或文凭,就一分钱也挣不到,我辍学两年后才意识到这点。我再也等不起了,这就是我来这里的原因。”莫琳说。
这个学校专门针对因各种原因辍学而没有获得文凭的年轻人。校方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补习基本文化课程,进行职业培训,并安排去当地公司企业实习,获得工作经验。
二次机会学校原本是一个覆盖全体欧盟国家的项目,但最终只有法国切实开展起来。二次机会学校由法国政府和地方政府拨款,部分资金来自欧盟和地方企业。
金融危机爆发,二次机会学校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法国约有100所二次机会学校,学生1·2万名,去年入学率较之前年上涨42%。大多数学生来自问题家庭,或者有社交困难。克勒松目前是一家基金会负责人,为申请二次机会学校的学生提供帮助。她说,所有入学者都只有一个目标:他们想找一份工作,但没有本事,缺少技能。
莫琳说,她大多数辍学的朋友目前都处于失业状态,和她一样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她下决心要在二次学校“浴火重生”。
帮助重塑信心
弗奎诺特是克利希二次机会学校教师,她发现这里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因为他们在传统学校遭遇挫折,心里有挥之不去的困扰和自卑。21岁的托马斯便是典型的例子。与其他诸多出身寒门的辍学生不同,托马斯家庭条件优越,哥哥学业优异,但托马斯成绩很差,两次留级。托马斯的母亲为儿子的前途担忧,“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上寄宿学校、补课、惩罚、许诺等,都不管用”。
托马斯也很沮丧。“我数学不太好,老师说我‘没用’。我问她问题,她百般取笑,所以后来我不再提问,开始逃学。”两次留级,他的成绩依然不好,自信心大减。“留级让人蒙羞。我是班上最大的,我感觉老师和学生都在嘲笑我。”他说。后来,他参加了一个电子课程职业培训班,但依然缺乏信心,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弗奎诺特说,像托马斯这样的学生,二次机会学校里大有人在,“他们辍学时,大多有痛苦的经历,所以重建他们的信心很重要”。
学校校长威格诺里特说,现在经济形势不佳,负面消息源源不断,学员压力大,校方也感到任务艰巨。如果学生态度消极,就更没有希望。因此,学校做了很多努力,让学员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老师因材施教
19岁的纪尧姆辍学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我需要帮助,我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但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去做想做的事情。”纪尧姆说。他想当一名视听技师,恰好克利希二次机会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并提供实习机会。
因材施教是克利希二次机会学校教学的一大特点。弗奎诺特介绍,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直接针对学员所期望的求职领域,以便他们将来找工作,或进一步深造。
“我们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调整课程,”弗奎诺特说,“我们从不对他们说:‘不,你不可能成为记者或计算机员。’我们帮助学员清醒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技能,在二次机会学校能取得怎样的进步。”
在为期10个月的培训时间里,每个学员将到与他们兴趣相关的企业或公司里实习,每个岗位实习3周,共约8个岗位。
全法国的二次机会学校辍学率都很低,因为学员来到这里,大多希望能成功毕业,并找到一份工作。就克利希二次机会学校而言,60%的学员在结束10个月培训后,要么找到工作,要么在所学领域进一步深造。这一比例高于全法学校就业率。
许多二次机会学校毕业生如今在建筑业、家政服务和学校等找到工作。对于这些昔日辍学生来说,从失业到就业的过程十分艰难。“我知道这很难,”纪尧姆说,“但这正是我来这的原因,因为这是第二次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