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马文瑞和众人听得哈哈大笑
这一天,韩启祥见到马文瑞,上前拉住他的手,直流泪就是说不出话。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一个盲艺人,造反派也不放过。韩老“文化大革命”中也被揪了出来,游街示众,背诵语录,接受批判,直到“四人帮”被粉碎,才得到解放,获得他艺术的春天。那一天,韩启祥说的就是他新编的一本书:《人民粉碎“四人帮”》。
说到最后,韩老用他那浑厚苍老的声音豪迈愉快地快速唱道:
“哎———三弦当成机关枪,对准坏种‘四人帮’,叮叮嗵,嗵嗵叮,人仰马翻叫投降!哎———唰板就是迫击炮,对准奸贼秃林彪,轰隆隆,隆轰轰,温杜尔汗倒栽葱……”
马文瑞和众人听得哈哈大笑。演出结束,直至回到宾馆,他还回味不够。夫人孙铭更是一有空儿,就学着韩老用陕北话说这一段高潮书词,每次都逗得马文瑞大笑不止。陕北说书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激越的三弦伴奏,再加上夸张手法和方言俚语的妙用,演奏者声情并茂,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早上起来又是一个好天气。马文瑞专程到延安枣园村给群众拜年。他代表省委和中央,向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当年的老邻居们拜年,同他们一起过初一,使得这个春意盎然的山村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枣园大队支书雷治富,是当年保卫延安的游击队员。中午马文瑞被邀请到他家的窑洞里共度新春佳节。马文瑞夫妇盘腿坐在老雷家的热炕上,亲切地和他拉起了家常。
雷治富一个典型的陕北农民,个子不高,人很精干。他这天穿着黑色的新棉衣棉裤,头上拢了一条雪白的羊肚子手巾,忙前忙后,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马文瑞说:“老雷呀,你也上炕来坐,谈谈咱们的光景。”
雷治富脱鞋上了炕,坐在省委第一书记对面,说:“马书记,你放心,我们光景有望了,去年收成不错,社员的口粮平均每人达到500斤,还分到了120多元钱,社员们今年的决心更大啦。”
马文瑞听后高兴地说:“老雷呀,你这个当年的老游击队员可要替我把好关,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在分配上不能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啦。要想办法让人人吃饱穿暖是对的,可也不能养活二流子、鼓励落后。这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头等大事。只有真正调动起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把生产搞上去了,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使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窑洞外面围满了村民。硷畔上、脑畔上全是人。几位老年人被让到了窑洞里,他们听到了马文瑞的话,都激动地议论说:“哎呀天大大,看来毛主席的好政策又回来了。”
马文瑞和孙铭老两口就这样盘腿坐在群众中,窑洞、热炕、和陕北农民,对于他们该是多么的熟悉呀。作为老延安,他们已经好多年没有感受到这特有的氛围和延安人民的深厚情意了,感觉真正回到了老家。
炕桌上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那熟悉而动人的歌曲,就像是专为此时此刻预备的:“千里的那个雷声万里的那个闪,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甘……千家万户把门儿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知心的话儿掏出心窝窝……”
性情活泼的孙铭激动了,她情不自禁地也跟着唱开来,大家也都唱了起来。马文瑞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笑得很开心。在欢快的歌声里,亲人团聚,同吃软米油糕、黄米油馍,同饮香甜的米酒。等到酒过三巡,大家兴致更高。恰巧,院子里来了闹秧歌的,一首唢呐曲《枣园来了秧歌队》,把喜庆的气氛一下子推上了高潮。马文瑞和慰问团成员们应邀同群众一起踩着鼓点扭开了陕北大秧歌。在孙铭的鼓动下,马文瑞还亲自挥槌敲起了牛皮大鼓,据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敲过。有力的鼓点响起来,伴着唢呐的悠扬旋律,大家扭得格外起劲儿。马文瑞高兴地嘴都合不拢了。这么多年了,夫人孙铭还没有看到过文瑞笑得这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