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最早的穿越小说,似乎是香港作家黄易所著的《寻秦记》,说的是一个21世纪的特种兵用时光机器到了战国后期干了一番大事业,但他从来不敢违拗已知的历史。在后来的网络小说中,主人公可以任意到任何一个时代去颠覆现实,让中华民族提前若干个世纪而崛起。一时,穿越成了个大题材,选择穿越到什么时代也成了话题。
历数中华各朝代,先秦最为开放,所谓“百家争鸣”,大约是最为重视人才的时期。因为用对了一个人,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空前强盛,商鞅、吴起、管仲、乐毅俱是显例。又如曹刿,一个平民的士,可以闯进王宫责问国君凭什么可以同强大的齐国交战?苏秦游说诸侯,能身佩六国相印。这个时代,真是令每个有才之士为之神往。就是对人命不重视,不光上位者残暴,自己也视之如鸿毛,因为这个时代的人还未曾觉醒,没有意识到人应该有人的待遇。
待秦汉确立了大一统统治,尤其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社会基本上呈现两种情形,一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老百姓能够有一份稳定的生活,觉得这世界还可以;但文人知识分子却因为学术受到控制,思想得不到自由而不满,譬如汉武帝时期。另一种情形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因为大一统统治也失去了原有的钳制力,让文人有了摆脱束缚思想的罗网之后的空间,譬如魏晋南北朝。换言之,为了学术自由需要用社会动乱为代价,这个成本无疑是太为昂贵了。
除了这两种基本社会形态外,当然也有例外。如盛唐时期,不但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税负相对公平,而且仕进途径畅达,可以从军出塞由军功而封爵,也能循科举得功名而为官,更可以放声高歌地笑傲王侯,蔑视世俗,指斥人生,纵情欢乐,因为这个时期根本就没有文字狱,是文人和百姓都喜欢的时代。
另一个特例是北宋,虽然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却是城市发达,经济繁荣,物资丰富,而且非常推崇尊敬士大夫。当时担任宰相、副宰相、尚书等大官的人,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氏兄弟等,都是真正的读书人而非政客。一旦有罪也无性命之忧,最多只是发配边远地区为官。而且舆论力量很强大,一旦担任纠察之职的御史提出质疑弹劾的奏章,最高执政当局也要“皇帝改容,宰相待罪”(苏轼语)。故后世许多知识分子也喜欢这个时代。曾从一份历史杂志中看到,连上个世纪伟大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说自己愿意生活在中国北宋。
这些言语,都是笔者在上课时讲授中国文化的特点时所述,因言之穿越,便随口讲了中国社会形态的特点,并问了学生愿穿越去哪个时代,或愿去乱世拨乱反正,或愿在盛世享受,忽有一学生问笔者愿去哪一时期?答:今天。因为只有真的猛士,才敢直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