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药三分毒,西药尤为恶;健脑防痴呆,伤肝成柴禾。凄风听秋歌,冷眼斗病魔;华山住院复,妻儿泪婆娑。”这首小诗是我在10月上旬二进华山医院,在传染病床上呻吟而成的。
我第一次进华山医院,是今年8月下旬,因患脑膜瘤。由于主刀医生钟教授经验丰富和认真负责,手术很成功。经过术后半个月的观察,于9月上旬出院。出院后,为防癫痫和老年痴呆,须服用“德巴金”和“欧莱宁”等药,但半个月后,便出现厌食、恶心以及尿黄等症状。我当是正常的药物反应,没有在意。后来,妻儿发现我肤色、眼球有明显的黄疸,便向家附近的新华医院神经外科问诊。孙医生要求我立即住院,并建议先去脑部动手术的华山医院,如“华山”床位紧张,他负责在“新华”收治。素昧平生的孙医生这一番热情指点和负责的表态,使我们全家感动至今。当天下午,我和家人赶到华山医院,先后经过门诊、急诊,最后通过验血,确诊为肝功能异常。幸运的是当天传染科有床位,我便在10月上旬二进华山医院了。
我刚进病房,护士长小盛便带领护士来看望我。在作了自我介绍后,她们很温馨地提了几点住院的注意事项,并热情告诉我,有事请打铃,她们会及时赶来。护士长和护士刚离开,我的主管医生李医生和床位医生姜医生赶来病房。李医生仔细询问了我的病史和此次发病的情况,姜医生在一旁认真地做着记录。随后,李医生对我腹部等部位作了检查,初步结论可能是药物性肝损伤。她安慰我,会采取积极的护肝措施,并在当天晚上开始了每天三瓶的输液。后来,脑外科负责帮我开刀的医生之一徐医生也赶到病房,询问了我脑部术后和现在发病的情况,同意立即停服“德巴金”等药,并负责转告传染科。李医生通常早晚两次查房,还很负责地邀请教授专家为我多次会诊。半个月积极有效的治疗下,我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肝功能主要指标或达到正常值或接近正常值。临出院时,李大夫、姜大夫赶到病房,再三叮嘱我“注意事项”,令我十分感动。小盛护士长和她的护士班,同样非常敬业。每天值夜班的只有一位护士,几十号病人,“铃声就是命令”,只要铃声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去。如果病房同时拉响铃声,护士晚到时总会表示歉意。每天上午做输液准备工作,通常是按照床位号,从小做到大。因为我的床位号接近最大,做完输液准备工作,往往已是9时半或10时,而要等输完三瓶药液,通常已是中午12时半或下午1时了。中饭是11时开始的,此时饭菜早就凉了。护士长知悉后,在不影响其他病友的情况下,她会人性化地抽人帮我早些输液,保证我在中午12时前能用上饭。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我亲身体验了医生和护士的高尚的医德、高明的医术以及对待病人如亲人的态度。相信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让所有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