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父亲节的前夜,手机微信显示的时间是夜间11点10分,曹雷急告:“天上掉下蓝莓,至今不知何方神圣做这等好事!吃,还是不吃,这是件伤脑筋的事情……”省略号引自原文,可见她内心之纠结。
5个钟头之前,6点09分,微信上她问我:“有没有让顺丰速运给我送来一箱蓝莓?”
“没有啊”,9点30分才回信。我没有及时看到她的查询。这几年,我们深埋在浦东街镇创作了二十多部电视纪录片,结交不少农村“赤脚兄弟”。他们敦厚、善良,牵念朋友的方式也是那样质朴。常在夏秋之际,收到他们自家田里种的新鲜瓜果。量蛮大的,我总把这份没有任何交易“染污”的“绿色收获”,分送给曹雷等几位文化界知交共享。然而,浦东不出蓝莓。
已经深更半夜,我劝曹雷不要再查了:“不要为难,只要货单上的收件人是你芳名,一定是哪位好朋友所赠。”言外之意:“你就大胆吃吧”。凌晨0点06分,这条微信发出后,不见回信。兴许她还在继续追查“何方神圣”,我想。
果然,她一个个电话打出去了。午夜过后就是父亲节。她查问儿子,回答确实向父亲赠送礼物,但不是蓝莓。她又查问“福寿园”负责人,曹雷是该园人文纪念馆顾问。对方表示因为事务繁忙,尚未顾及关心。夜茫茫,雾蒙蒙,“何方神圣”在何方?曹雷疑虑重重。
直到上午9点53分,她用微信告诉我:“查到啦,是文史馆送来的。这下能吃了!”三年多之前,曹雷与焦晃、程乃珊等一批海上著名作家、艺术家,同时从上海市政府领导手上接过聘书,加入上海文史馆。夏季来临,文史馆向馆员发送蓝莓以示慰问。
曹雷一夜追查,终于“真相大白”,不禁如释重负。她在微信上称:“要知道,嗟来之食,吃了要肚子痛的!哈!”轻松、幽默的言语间,透出她心底的纯真和品性的高洁。
这段微信,似觉十分眼熟。细想起来,毛泽东先生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里,批判美国对新中国无理干涉这样说过:“嗟来之食,吃下去要肚子痛的。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曹雷在微信中的用语几乎与此文中一些语句一致,她是在毛泽东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电影艺术家,又是大家闺秀,名门之后,不吃“嗟来之食”,正是她家风熏陶、长期修炼所悟。
“嗟来之食”一词,最先出自《礼记·檀弓下》:那一年,齐国饥荒,一位富商把食物放在路边送给饥者。一位饥饿者路过这里,对路边食物不屑一顾,说道:“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他决不接受被“喂”这种丧失人格的“施舍”,甘愿活活饿死。此人骨气之盛,令人惊叹。后汉书由此引申为:“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古训言简意赅,为有志者、清廉者的行为准则。
做官的人应该比常人更优秀,当然更应该自觉“不受嗟来之食”。然而,与人们的愿望相反,今天,不少官员嗜好“嗟来之食”,来者不查不问,照单全收。其后果,岂止是“肚子痛”,还锒铛入狱“吃官司”。
曹雷现在为译制厂导演,不是官。为民也要“清廉”。天上不会掉馅饼。随意收受“嗟来之食”,必然欠下一笔人情债,兴许接踵而来的是没完没了的麻烦,叫你吃得进吐不出。时下,物欲泛滥,一不小心就会进“套”。还是谨慎为好,为官为民都一样。因此上,曹雷为一箱蓝莓的午夜追查,值得追述、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