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同志,我为刚才没有及时还礼向你道歉。”4月9日中国新闻网载,第26集团军某团机关办公楼哨兵李勇没有想到,两名机关干部因未向他还礼而道歉,并在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检查。
干部没有及时向哨兵还礼,这一声道歉,很大程度上,确实是“把思想上不以为意、行为上司空见惯的问题找出来”,值得点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一些企业、单位里,张三或李四成为了“长”字号人物,就觉得“了不得”。这样的“场面”可谓司空见惯:人家在厂区的路上碰到了他,往往会向其示意,如道一声“张厂长好”或“李科长好”;可后者只是“点头”或“笑一笑”,说其太“惜字如金”当不为过矣。更有甚者,并没有把员工的主动打招呼看在眼里:既不点头亦不笑笑,只是向对方投去“显得十分严肃”的眼光。
可以肯定,很多人压根儿没有把向“布衣”致歉这则新闻放在心上。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员工主动打招呼,哪有厂长、科长主动打招呼的‘理’?”这还只是属于“小打小闹”的哩。君不见,“错了就错了么,再错又怎样”之蛮横态,不是仍在一些角落里“顽强表现着自己”?
愿致歉不再“难得”。愿良好的作风,吹进我们社会生活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