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因股骨颈基底骨折,手术至今已过去有五六年了。但每逢节日时家人相聚,只要谈及她那次骨折的住院经历,老人家仍然常常会念叨起一位护士,满怀感恩地迭声说道:“馄饨帽好!馄饨帽真好!”“馄饨帽”是母亲用来指称护士的,因白色的护士帽,造型很像我们江南一带平日里爱吃的馄饨而得名,很是生动。
那是大年初三的早晨,母亲为接听一个电话而不慎骨折,当时住进了仁济西院骨科病房,手术相当顺利。但老年骨折病人的术后恢复期较长,护理很是关键。术后的第二、三天,因为肠蠕动恢复较慢,尚未排气,按医嘱不能进食,母亲有些焦躁不安,我们也暗暗着急。这时,母亲的身旁出现了一位中年护士,她戴着一副浅黄色框架的眼镜,肤色白皙,身形较丰腴,尤其显眼的是,她那顶 “馄饨帽”上的两条蓝色杠杠。她笑盈盈地对母亲说:“不要急!您要不断改变体位,这样可以促使早日排气。”然后弯下腰用双手轻轻地托着母亲的背部协助母亲慢慢地侧过身来,如此做了多次。几个小时后,得知还未排气,她就亲自给母亲插肛管,通过物理刺激来达到排气的效果。成功后,她欣喜地对母亲说:“好了!好了!明天可以吃粥了。”顿时,妈妈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
到了出院的日子,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车子在广场里等着,我们正准备开车离开时,又见那位戴着“蓝杠杠馄饨帽”的护士长,急急地从电梯里走出来,手里抱着一条厚厚的雪白的被子,对着我妈说:“天气蛮冷的,小心感冒哦!把被子盖着,可以暖和些,哪天你们方便时,来还就是了。”看到她护士帽下额头上微微沁出的汗珠,全家人心里暖乎乎的。
从有关资料中得知,护士帽起源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且具有 “谦虚服务人类”的象征意义。而最早使用护士帽的人,是19世纪英国的南丁格尔,她佩戴的帽子后来成为护士帽的一种定型,也是我国护士帽采用的式样。如今,大多数护理院校,在学生毕业时会有隆重的授帽仪式。对患者来说,医疗护理是病患治疗的延续,非常重要。愿每一位白衣天使,在戴上护士帽的那一刻起,不忘初心——谦虚服务人类!成为人们心中圣洁而温馨的“馄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