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城市记忆中,外滩19号是和平饭店南楼,但它的历史其实更加悠久,1908年建成时是豪华的汇中饭店。远远望去,大楼好像一座漂浮在外滩的童话王宫,而饭店英文名叫“The Palace Hotel,”确有“王宫”(Palace)的意思。
6层高的饭店有120间客房,一间200人大宴会厅,作为“高层建筑”还安装了2部我国最早的电梯。1909年2月,人类历史上首个多边国际禁毒会议——“万国禁烟会”在此召开。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时在这大宴会厅里接受了各界庆祝。1927年,蒋介石和宋美龄订婚也在这里。
大楼由司各特(Walter Scott)设计,清水红白砖的立面在灰色外滩建筑群里生动夺目。喜欢研究上海老饭店的建筑师俞挺认为19号的砖饰立面常被含混定义为“文艺复兴样式”,其实是“维多利亚殖民地风格”。
砖墙活泼,窗户也不单调,统一的风格中有着平券、尖券和半圆券等变化。密布繁复雕花的南京路入口还有一扇老式转门。
汇中饭店因为有上海最早的屋顶花园而风靡一时。花园由人工草坪和绿色藤蔓装饰,有一个巴洛克式的亭子。在这里边喝咖啡,边欣赏江景和浦东田园风光,是绝佳的享受。
可惜1912年8月的一场大火破坏了这份美好。据《字林西报》报道,起火原因是厨房烟囱的火星溅到屋檐下木头部分。大火从西北角小阁烧起,持续一个多小时,整个花园充满火光和烟雾。
大火影响了酒店生意,外白渡桥边的理查饭店新楼又吸引走不少客人。后来汇中饭店虽一度复兴,但由于更摩登的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和国际饭店相继建成,终难再现辉煌。
抗战期间酒店曾被日军占据,解放后又用作办公,直到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用俞挺的话来说,“昔日的荣耀几乎被完全忘却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王宫”又遇危机。据郑时龄院士介绍,曾有方案要拆除南楼,重建一个带尖塔的新饭店。
“我说这样怎么可以,外滩镶一颗金牙齿,而有人说时代在进步,为什么不可以改造。当然外滩从来都是一直在改造,在变化的,但这样肯定有问题。当时就有一股这种思想。幸好没有拆,否则整个外滩就完了。”
2010年,劫后余生的19号被改造为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包含名表店和艺术套房,老饭店又迎来新的命运。
工程虽然改动不少,但保留了大木梯和蒋宋订婚厅的基本原貌。在二楼举办钟表主题展的大厅里,原始立柱和灰色砖墙特意裸露着,既有历史感,又很后现代。细心观察还能看出百年前客房并不宽敞的开间。
大楼的中间两层用于一个有趣的艺术项目。18套工作室及客房供来自全球的艺术家申请并免费使用6个月。项目的创意来自斯沃琪集团首席执行官海耶克(Nick Hayek),他早年热爱创作,深感扶植年轻艺术家的必要。目前已有超过100位艺术家前来参加,在这里他们既有生活和创作的私密空间,又共享带大厨房的起居室。
去年7月住进19号的西班牙画家白怀义(Juan Antonio Banos)年底就在莫干山路M50创意园举办了个展。他坦言喜欢边吃早餐边看黄浦江上的船,而最大的灵感源泉竟是南京路喧嚣的夜晚。
外滩19号
(插图:张雪飞 摄)
昨天:汇中饭店
今天: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
建成年代:1908年
建筑师:司各特(Walter Scott)
建筑风格:维多利亚殖民地风格
地址:中山东一路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