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羡慕和感谢老友贺友直兄,他能把旧日上海的景物逼真地画出来,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是欣赏到好画,而对于我这个老人来说,不但看到好画,也勾起并满足了怀旧的心情:看到久已看不到又念念不忘的景色。
前些日子,他提到了昔日南京路山东路口慈淑大楼内的老正兴饭店,这家饭店我太熟悉了。慈淑大楼是差不多占一个街区的大楼,可在高楼中间有个小广场,广场里有一座老式二层房子,老正兴饭店就在这座房子里。这家老正兴饭店名为“同治老正兴”,因为它据说创办于清朝同治年间。
上海的特色菜是本帮菜,而著名的本帮菜馆有好多家都以老正兴做招牌。就在这家同治老正兴附近,当时九江路(即慈淑大楼后面的一条路)近山东路就有一家什么老正兴,而山东路近九江路又有一家什么老正兴,湖北路近南京路有一家聚商老正兴,南京西路近陕西路有一家雪园老正兴。如今老正兴还有一家,在福州路近浙江路。
话说这家同治老正兴,我觉得它的经营方针实在不错。这房子有两层,进门就是一座大楼梯上二楼。二楼是真正的店堂,摆着好多张方桌。我在这里有幸见过金仲华同志,当时他还没当副市长,正负责《新闻日报》工作,报馆就在附近。饭店楼下大楼梯后面是厨房,但楼梯旁边也摆有桌子,专门供应大众饭菜,如肉丝黄豆汤、肉丝豆腐羹、面筋百页包线粉汤等,价廉物美。有不少顾客是坐黄包车或三轮车来的,车夫也就在这里吃饱肚子。饭店老板自然客客气气地接待他们,还希望他们多介绍些客人来光顾这饭店呢。
即使在二楼,对顾客招待得也是非常周到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在这里,顾客点菜喝酒,喝完酒,可以让服务员把吃剩的菜拿到厨房去加工,比方红烧划水、红烧肚档,可以请厨房加豆腐烧汤,也就用不着为了吃饭再点菜了,这是免费的。
说到饭店照顾顾客,我想到在广州北园酒家也碰到过一件事。广州北园酒家是一家高级饭店,它特地在一个大厅办了一个大众食堂。我有一次为了赶时间,到这大众食堂光顾过。在广州吃饭有个规矩,一坐下来先要点一壶茶,在这个大众食堂就不用点一壶茶,而是在每张桌子中间放一个大茶壶,顾客团团坐,来一个客人只要付八分钱(那时候的八分钱),服务员就在大茶壶里加一小杯茶叶。顾客要喝茶就自己倒。因为不断来客人,加茶叶,所以喝的茶总是浓浓的。我看到许多退休职工在这里喝酒吃饭,叫个小菜,虽然不称为客饭,实际上跟吃客饭差不多。他们用小菜过酒,总留下点菜过饭。虽然不像上海老正兴那样可以让服务员把剩菜拿到厨房加料重新煮一煮,但用那点菜和菜汁吃上两碗饭还是可以的。广州北园酒家能这样照顾退休老人,真是不错。
解放初期,上海曾有一个支援外地建设的做法,有许多行业都这样做。我的几位大学教师朋友当时就去了安徽大学,著名的西装店也迁走了一些。同治老正兴就是这样离开上海的。去了哪里,想不起来了。
十日谈
老上海的餐馆
复盛居就是以“蓬门低户”的风姿而为人赏识,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