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乱震惊英国并引发反思。有舆论认为骚乱发生与经济形势恶化、政府削减预算、失业率上升有关。
英国首相卡梅伦则表示,很多年轻人参加骚乱应归咎于其性格和成长环境,但他也承认,骚乱表明英国社会在某些方面“生病了”,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教育、福利和文化等方面政策。
这批二十岁上下的青年可谓是英国社会失落的一代。作为近年来经济衰退的牺牲品,他们身上慢慢积攒了社会的种种不公,这次社会骚乱不过是多种矛盾的集中体现。英国青年失业率高达20%,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许多青年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前顾问丹尼·克鲁格认为,青年陷入狂躁,与目前的社会文化有关,“我们抛弃了美德,采纳了冷漠无情的行为准则,并装扮成自由主义的样子。我们用福利金代替了亲情友情,用权利代替了爱,用公共部门冷冰冰的程序代替了生活社区温暖的道德规范。在警方平息了骚乱之后,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打扫玻璃碎片。”
另有调查显示,骚乱主要源于民众对警方的不满情绪。这项调查共访问了270名骚乱参与者,其中85%受访者认为,他们参与骚乱主要因为对警方执法不满。
他们表示,每天与警察的接触让他们感到烦扰或受到欺负。他们抱怨遭到不公正对待,比如警察经常在街上叫住某人实施搜查,许多时候其方式让人感到无礼或是受到侵犯。多数受访者承认,他们参与骚乱是对警方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