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红衫”
推迟一年上学
过去在美国,孩子一般5岁进幼儿园,6岁读小学一年级,但随着“望子成龙”风气日盛,越来越多的家长刻意等孩子6岁再进幼儿园,希望孩子在这“多出来”的一年里身心发育达到更好状态,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学业表现更出色。那些生日临近9月1日开学日的孩子,更容易推迟入学,因为家长不希望孩子是班上最小、“最弱”的学生。
佐治亚州坎顿的梅甘·霍夫克也是这么想的。2009年开学日前夕,霍夫克的儿子巴雷特刚满5岁,已经可以进针对5至6岁儿童开设的幼儿园,霍夫克却送他进针对年龄更小儿童开设的托儿所。霍夫克承认,她这样做是希望儿子在班上成为一个“年长者和领导者,而非年幼者和追随者”。
巴雷特如今7岁,上小学一年级,在班上年龄最大,成绩相当出色。“他上幼儿园时已经能阅读了,程度比他同班很多人都超前。”霍夫克否认这是“作弊”。“作为家长,我会竭尽所能,确保我的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如今的美国幼儿园里,近四分之一孩子在6岁左右。据调查,男孩被“套红杉”的机会是女孩的两倍。在推迟上学的孩子里,白人多于有色人种,家境富裕的多于贫困者。
“累积优势”
奠定“成功”基础
对“套红衫”风气,霍莉·科尔贝属于后知后觉者。她和家人2008年搬到达拉斯,把儿子霍尔登送进托儿所,准备等他8月满5岁时上幼儿园。当托儿所老师劝她推迟一年时,她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
她对老师说:“他已经能读书了,他也没有行为问题。”老师告诉她:“他是最小的,这里所有年龄最小的孩子都会推迟上学。”
周围其他家长也加入对她的“轰炸”。科尔贝注意到她们都谈到一本畅销书:加拿大学者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局外人》。很多四五岁孩子的父母把它奉若《圣经》。
格拉德韦尔在书中提出一个“累积优势”概念:如果你6岁时比他人稍微超前一点,那么7岁时也会比身边人更有优势,这种优势一点点累积下去,日渐显著,为你成年后超越他人的“成功”奠定基础。所以那些同岁上学的孩子,生日在前半年的往往比后半年的表现更好。
格拉德韦尔举了个例子:参加加拿大少年曲棍球全明星比赛的小运动员绝大部分都是一年的头六个月里生的。其中奥妙在于:加拿大选拔少年曲棍球队员以1月1日为年龄分界线。
“假如年龄线卡在1月1日,而你生于1月5日,那你比球队里那些(同年)12月生的孩子就要大许多,结果大家都会觉得你更出色”,格拉德韦尔解释说。而如果从一开始就显得出众,就会得到教练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练习机会。格拉德韦尔说,这种早期的优势会像“滚雪球”一样累积起来,一直延伸到长大成人。职业球队中,打得出色的球员也是头半年生日的居多。
在学术领域也是如此。多伦多大学经济学者伊丽莎白·杜耶分析了19个国家数十万名学生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说:即使到8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年龄较大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的现象仍然存在。杜耶认为原因在于较大的孩子从一开始上学就得到更多关注。
“他们其实只是年纪大一点,但看起来更有能力,所以在幼儿园里他们被分到更高程度的阅读小组,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提高得更快一些。到了一年级,他们因为阅读能力好一点,又会被分在更高水平的阅读小组……”杜耶解释道。她的分析数据显示,那些比同班同学大些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也更高。
家长们追求的不仅是孩子学业表现更好,更希望他们的孩子人缘好。而杜耶的研究也显示:假如从幼儿园开始你就比同学们大一点,到了中学,你更有可能当上个学生干部、体育队长或社团主席之类的“团队领袖”。
“江湖骗术”优势随时消失
“累积优势”理论让很多家长心潮澎湃,但不少教育界人士却不以为然。芝加哥埃里克森学院院长塞缪尔·迈泽尔斯认为,“套红衫”可能适合某些孩子,但它仍是一种教育上的江湖骗术。
“有趣的是在过去,如果你想让自己孩子超前,你会要他向上跳一级,如今为了取得领先,你却让他推后一年上学。”迈泽尔斯说。他认为晚上一年学带来的任何所谓优势,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也会很快消失,原因是孩子发育快慢不一致。
他说,有研究发现“套红衫”做法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比如大点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课程太容易,上课很无聊,从而引发行为问题。一些研究还发现幼儿园阶段被“套红衫”的孩子中有更多中学辍学的例子,因为这些孩子高中时发育程度更接近成人,更容易产生厌倦学校、躁动不安情绪。
总之,关于推迟上学是好是坏,研究显示存在对立观点,至少还没有定论。“这里还有个道德上的教训,我知道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听。那就是这么做(套红衫)不公平。”
美国公立教育系统免费提供幼儿园教育,让孩子晚一年进幼儿园意味着多一年育儿支出,低收入者更愿意让孩子早些进幼儿园,但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的孩子上学后要与年长好几个月乃至一岁多的孩子竞争。如果“套红衫”果真能带来所谓“累积优势”,那它将拉大贫富差距。另外,假如大家都晚一年上学,那竞争就会进入另一轮循环,最后出现“教育老龄化”现象。
为了不让同一个班学生年龄参差不齐,美国一些学区通过严把入学年龄来遏制“套红衫”现象。
希瑟·瓦西卢早就打算好让儿子雅各布6岁再上幼儿园,但芝加哥的公立教育系统集体对她说“不”,告诉她孩子只要满6岁只能直接上一年级。“我都傻了。政策是9月1日满5岁进幼儿园,满6岁就上1年级,没商量。”
瓦西卢仍然坚持原来的想法,她甚至准备搬往郊区,那里规定不那么严格。她一度还考虑起诉拒绝她的公立机构。但最后她还是决定送雅各布进一家私立机构,去年秋天,满6岁的雅各布开始上幼儿园。“他个子有点高,但也并不比班上其他一些男孩子高多少。”瓦西卢很喜欢这家私立幼儿园,“很小,气氛亲密”,当然,费用相当高。
因为遭到太多家长抵制,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统已考虑放宽政策。
切勿跟风“稻草”未必“救命”
格拉德韦尔的书是“套红衫”风行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他也奉劝家长们不要盲目跟风。
“为了尽可能增加孩子出人头地的机会,家长们正努力抓住每一根稻草。我在想日后我们会不会回过头来审视我们这个特殊时代养育孩子的方式,然后说:‘我们当时都想什么呢?’”
他也承认,假如所有家长都让孩子晚上一年学,“累积优势”效应也就相抵消了。“讽刺的是,做这种事(套红衫)的家长们恰恰是那些孩子最没有落后风险的人。”
霍夫克坚持认为,她让孩子晚上一年学的决定是正确的,至少他在身量上更有竞争优势。“我想要让他在各方面享有优势……我不是故意让其他人吃亏……”
科尔贝最终没有理会周围人的建议,没让儿子推迟受教育。如今8岁的霍尔登上小学3年级,尽管在班上年龄最小,各方面表现不比别人逊色。“他成绩很好,也从没有行为问题,他有很多朋友,他非常正常。”科尔贝说。
她建议没有当父母的人们:“把孩子生在冬季吧,这样你就完全不用考虑(要不要推迟上学)这个问题了。”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