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个人信息重在追查“部门行为”
魏英杰
  魏英杰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不管在哪里,不管白天黑夜,经常接到陌生号码电话,询问房子卖不卖,贷款要不要,商铺租不租……

  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打电话进来的人,似乎掌握了你所有信息。比如有一次,对方打电话进来,直接就问:你车牌号×××的车子已有×次违章记录,需不需要我们帮你处理?对方手上肯定拿着一叠类似信息,正在逐个打电话。如果这时候,你还问对方怎么这么清楚,那就不免有些不知趣了。对方当然不会告诉你实情,而且不用多说,这些个人信息被人盗卖了。

  近日,公安部部署20个省市区公安机关展开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统一收网行动,摧毁了一批犯罪网络,抓获1700余名犯罪嫌疑人。从披露情况看,个人信息被侵害状况非常严重,可谓触目惊心。其中既有手机数据、银行信息,也有针对性很强的车主信息、企业老板信息。有卖家就夸下海口:“你要查任何一个号码,我都能查到。”难怪一个专门从事数据倒卖的团伙,给自己无照经营的非法公司起名“中国资源部”。

  这些个人信息从何而来?这个问题问卖家自然不会有答案,却非常值得一问。手机号码且不说了,像工商登记信息、银行信息、违章记录,这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搞到的。泄露这些个人信息的源头在哪,并不难查明。比如违章记录,想来只有交警部门内部工作人员才有机会获取。所以,打击侵害个人信息案,关键在于追查源头,重点必须追查相关“部门行为”。

  这里所说的“部门行为”,并不单纯指个别单位为牟利贩卖个人信息,还包括部门工作人员私下出售个人信息。有调查指出,近八成个人信息泄露源自信息所有者的内部作案。个人信息经由工作人员流出,这是部门管理不善所致,相关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据公安部透露,此次专案行动查获的源头中,有公务员,也有政府部门协助人员,还有公司职员。由此可见,个人信息受侵害,相关部门与企业难辞其咎。

  在这问题上,国外也有经验可供借鉴。例如,2004年雅虎公司一个外包员工偷盗了450万份个人信息,为此事件雅虎一共损失了100亿日元。2007年,美国某零售公司发生4500多万客户信息卡及保密资料丢失事件,导致其客户和银行业对其提起诉讼。因此,只有从源头上规范“部门行为”,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遭非法侵害。

  还应承认,相关问题并不仅出在这些部门、企业和个人,也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息息相关。正如专家指出,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相关法律条款(如刑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细化。特别是,有必要从国家立法层面,专门制定一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针对目前个人信息遭侵害严重,以及法律法规不统一、不明晰等现象,制定专门个人信息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目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职场方圆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 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聚焦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商界
   第A37版: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9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40版:广告
   第A41版:广告
   第A42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43版:广告
   第A44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5版:广告
   第A46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47版:广告
   第A48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A01版:包封
   第AA02版:广告
   第AA03版:广告
   第AA04版:广告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1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2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13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现代家居/个性样板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7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8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9版:新智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24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
   第B30版: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
   第B32版:新民楼市
   第B33版:新民楼市
   第B34版:新民楼市
   第B35版:新民楼市
   第B36版:新民楼市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美容扮靓
   第C04版:现场表情
   第C05版:名品风尚
   第C06版:标志橱窗
   第C07版:标志产生
   第C08版:新尚画报
   第C09版:新尚画报
   第C10版:城市品质
   第C11版:新尚假日
   第C12版:男士部落
   第C13版:新尚展厅
   第C14版:创意单品
   第C15版:新尚专访
   第C16版:明星潮事
   第C17版:博物巡访
   第C18版:秀场故事
   第C19版:走近大牌
   第C20版:都市情调
保护个人信息重在追查“部门行为”
吃货的幸福指数
删除“删帖公司”,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媒体观点
疯狂的“蜜剑”
劣质自行车让“仁爱”之心跑向何方
如果“围观”演变成“看客”
新民晚报评论A08保护个人信息重在追查“部门行为” 2012-04-27 2 2012年04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