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专家表示,日本政府近期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企图“固化”立场,为以后非法占领钓鱼岛制造所谓“法理依据”,如此一再挑衅,后果严重,日方需要认真掂量。
日本政府动作频频
连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小动作不断。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7日称,为保持对钓鱼岛的稳定管理,日本政府正就“购买”有关岛屿并实现“国有化”进行综合研究;10日,藤村修提出,可能会同意在钓鱼岛上搞“慰灵祭”,祭拜二战时在岛屿附近死亡的日本人;11日,日方竟就中国渔政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提出所谓交涉。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认为,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已屡次向日方发出警告,但日本政府不顾双方已有的约定,不断使问题复杂化,“这样下去的结果,日本政府需要自己掂量掂量”。
据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从日本“私人拥有者”手中“购买”钓鱼岛区域内3个有关岛屿,并称最快将于9月底实现所谓的“国有化”。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说,所谓“私有”本身其实就是非法的,日方此举无非是“翻覆一只手的手掌与手背”,均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出面“购岛”别有用心
专家介绍,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之机窃取钓鱼岛,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国际法。时至今日,日本仍企图实际控制钓鱼岛,这种所谓“实际控制”无疑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
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高海宽说:“如今,日本政府出面宣称计划‘购岛’,无疑会导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希望日方在相关问题上务必保持冷静,切不可将此当作儿戏。”
“购岛”闹剧可追溯至今年4月。当时,日本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抛出“购岛”怪论,引起轩然大波。专家认为,石原此举,除了政治作秀以外,主要目的就是逼日本政府出头,改变目前日本政府“不许”日本人“擅自登岛”的规定。
刘江永说,尽管日本政府说“买岛”是为了控制局势,使这个问题不至于进一步影响中日关系,可实际上,2002年后,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出资“租赁”钓鱼岛有关岛屿,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不仅没有平息,反而越来越复杂。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民主党上台以来,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近日更因提高消费税一事导致党内分裂,日本政府提出所谓“购岛”计划,颇具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味。“国内遇到困难,就把矛盾向外转移,这种做法是不冷静的,也是不负责的。”高海宽说。
美国蓄意“围堵中国”
针对美国方面日前所称,“钓鱼岛于1972年作为冲绳县的一部分被美方归还日本,并一直处于日方行政控制下,所以是《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专家表示,《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时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将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都是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非法行径。
罗援表示:“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行径,实际上是围堵中国做法中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给中国制造麻烦,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
罗援表示,中国政府正加强在相关海域的行政存在、法律存在、军事存在、执法存在、经济存在和舆论存在,“在钓鱼岛问题上打好组合拳,为最终解决钓鱼岛问题积累战略资本”。新华社记者 孙奕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