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江苏省高邮市天山镇26岁的女教师吴兴芬将代表亿万国人参加英格兰南部小镇利明顿(Lymington)的奥运圣火传递。其实,吴兴芬不仅当选过2010广州亚运和2011深圳大运火炬手,还自费开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为镇上上百个留守儿童免费提供学习辅导,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守护天使”。正是4年来的坚守,让她的事迹飞越国门并成为伦敦奥运会火炬手!
凭着几张材料入选
26岁的江苏乡村女教师吴兴芬,最近成了伦敦奥运会的火炬手。她到现在也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吴兴芬觉得自己做的是很小的事——她辞了职,和丈夫吴联荣自掏腰包,把自家变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2011年7月,三星电子开展了2012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吴联荣在网上看到了消息,征求吴兴芬的意见,妻子并不主张报名,但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妻子的简历资料发送了过去。吴联荣记得,那天正好是截止日。
在这次活动的主页正中,有一张贝克汉姆的照片,他举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金色镂空火炬,身上打着醒目的活动主题:平凡榜样,接力不凡。之所以帮助妻子报名,吴联荣有他自己的道理:“我想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微薄的,一个人没办法做很多,如果我们能通过这种方法吸引舆论,多一些小孩能有完整、快乐的童年,就好了。他们真的很需要人关心。”
“她曾当选过2010广州亚运和2011深圳大运火炬手,报名的时候,也没想太多,就觉得重在参与。”当时全国有上万人参加了这次选拔活动,到最后只选择了30名进行筛选,“当时我和兴芬一起去北京参加总决赛,参加的选手有的手上拿的资料都有一本书那么厚,有的选手甚至还出了书,而我们的材料就几张纸,什么都没有,能入围就已经很幸运了。”
2011年9月,吴兴芬在北京参加了伦敦奥运火炬手选拔面试。竞争者里头有高级工程师,有募集过几百万元善款的城市白领。她对当选没抱太大希望,来得及赶上当晚回高邮的火车才是最要紧的事。所以面试一结束,没等宣布结果,她就离开了。吴兴芬最终成为大陆地区10名候选火炬手之一,经由三星向伦敦奥组委正式提名申请,最终审核通过成为伦敦奥运火炬手。海选的时候,丈夫吴联荣也向乡亲们拉了票。不过,吴兴芬说,这能为她带来的也只有几十票。
奥运圣火将在5月17日抵达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地希腊雅典的泛雅典体育场,并交接给伦敦奥组委;两天后,奥运圣火将开始在英国境内的传递。吴兴芬被安排在7月14日参加英格兰南部小镇利明顿(Lymington)的圣火传递。奥运火炬在长达70天的传递过程中,每位火炬手会跑上约300米,全程约8000英里。奥运圣火于7月27日抵达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开幕式现场点燃奥运圣火,从而正式开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序幕。
在吴兴芬和丈夫吴联荣的生活中,英国只是地图与照片上的一个名词。2008年夏天,他们在家里守着电视看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对跟着伦敦市长一起来的那辆红色大巴印象深刻。吴联荣还记得,球星贝克汉姆随后出现,一脚把足球踢给了观众。那时候,不论是伦敦还是奥运会,对他们而言都很遥远。
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1986年7月出生的吴兴芬,2007年7月从扬州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先是在天山镇中心小学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在菱塘镇做教师。
“说实话,主要是爱情的力量,让我回到家乡。”2007年上半年,吴兴芬在天山镇中心小学实习时,认识了比她大7岁的班主任吴联荣。从相识、相知、相恋,到走进婚姻的殿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年底,他们的爱情结晶出生,吴兴芬暂时在家当起了幸福妈妈,人生的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丈夫吴联荣经常跟吴兴芬谈到班上学生的一些情况。在天山镇,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父母长期忙于打工,很多孩子会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容易变得性格孤僻、内向、自卑,养成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吴兴芬小时候,父母就是经常出去打工,自己唯一能交谈的对象就是爷爷奶奶。“我不希望自己童年的经历还在他们中间上演,我希望我所教授的孩子,都是活泼开朗的。”吴兴芬就是从那时她萌生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的念头。
2008年秋天,在丈夫的支持下,吴兴芬拿出自己全部的5万元积蓄,将自己居住的房子腾出一间装修成教室,并买来课桌椅、图书、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之后又陆续买了一批少儿图书。2009年春天,一个专为留守儿童提供义务学习辅导和图书阅览的“留守儿童之家”正式开张了。吴联荣说,他们当时是“一时冲动”,不知道能坚持多长时间,但不知不觉,4年就过去了。
没有工资,没有酬劳,只要是家庭困难的孩子,吴兴芬都义务接纳和辅导,甚至自己掏钱给孩子订阅报纸杂志。一到寒暑假,能容纳20多个孩子的“留守儿童之家”里坐得满满当当。
吴兴芬的“留守儿童之家”开张之初,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太理解,但丈夫对她的这份公益性的工作却很支持,还时常从网上淘回一些孩子们喜爱读的图书。4年来,已有百余名儿童因此受益。听说有了专门为留守儿童辅导的地方,很多学生家长便慕名前来。当他们看到宽敞的教室,一应俱全的教学设备时,既感动又放心。每个节假日,留守孩子们都聚在这里,快乐地学习、读书、玩耍。
为辅导好孩子们功课,小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吴兴芬通过努力变成了全才,语文、数学、英语全都要教。吴兴芬说:“英语是很多家长最操心的科目,很多外地来天山镇打工的人根本不懂英语,更不会教,所以就把孩子放在我这儿。孩子们快乐,家长们放心,我也很开心。”
天山小学三年级的周宇是吴联荣班上的学生,去年随父母从贵州来到高邮,因为父母整天忙着打工,周宇常常衣衫不整,放学后独来独往。吴联荣发现后就对周宇说:“我给你找个‘干妈’吧。”那天中午放学后,周宇第一次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吴兴芬给他做了好吃的,又为他买来新衣服、新书包,并让他每天放学到“留守儿童之家”来学习。一年多来,小周宇不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前一段时间,周宇的妈妈还特地发来短信‘谢谢你对孩子的关心,现在我们在这边真的找到了一个家的感觉’。”4年来,像周宇这样的孩子有几十个,“这些孩子有时候都会叫我妈妈,我真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的童年有一点点不一样。”她说。
放弃正式教师“铁饭碗”的工作,回到农村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吴兴芬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在公益之路上,她感动着孩子们,感动着乡邻们,也感动了社会。2010年、2011年,吴兴芬先后当选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和第26届深圳大运会的火炬手,在亚运会和大运会圣火传递结束后,她将火炬带进了教室,并用“奋进、拼搏、坚持、乐观”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孩子们,让他们看到了更加美丽的未来。
因公益而绽放美丽
吴兴芬的故事,再次在天山镇刮起融融暖风。在她的感召下,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参与到义务辅导中,榜样的力量有了新的传承。在被选为奥运火炬手之前,吴兴芬得到的回报,大多是乡邻们不时送来的一点农产品,或是家长偶尔发来的短信:“谢谢你,吴老师,我孩子的另一个妈。”
吴兴芬在递交的候选火炬手资料中写道:3年多来,已经有百余名留守儿童因此受益,这大概是她能想出的自己最辉煌的事迹。孩子接受了她的关爱,这大概是吴兴芬的工作特别有满足感的时候。不光是留守儿童,镇上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也常常被工作繁忙的家长忽略。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也会在课余时间来到吴兴芬家里的这间小教室。
吴兴芬还积极向身边的人,尤其是学生们宣传体育精神。在参加亚运会火炬传递后,吴兴芬就给留守孩子们上一堂“亚运知识课”:告诉孩子们亚运会徽的构成元素,吉祥物乐羊羊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以及广州亚运“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
有人问吴兴芬,在公益之路上,有没有自己最难忘的故事。吴兴芬想了想说,每个孩子的内心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你用爱心温暖他们,他们也会回馈对你的爱。“记得去年3月8日妇女节,我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孩子们得知消息,纷纷来医院看望我,还自发用零花钱买了美丽的花儿,自制了漂亮的贺卡,当我打开贺卡,上面写着:‘妈妈,节日快乐!’这时候,我觉得付出多大辛劳都值得。”成了留守孩子们的又一个妈妈,这让吴兴芬倍感欣喜和欣慰。
4年过去了,吴兴芬最初辅导的学生都升到了初中,但是他们周末、假期都过来看看“吴妈妈”,听“吴妈妈”辅导功课、讲故事,跟“吴妈妈”做游戏。吴兴芬说:“跟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看到留守儿童变得开心和快乐了,灿烂自信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夫妻俩都感到无比地开心。
乡邻听说了这个消息,有不少来向她祝贺。她的学生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得知她要去英国,很多孩子对她说:“老师,帮我带点小礼物回来。”吴兴芬咯咯笑着模仿了一下,“我说,好的”。就算要去英国,她也得先把这群孩子安顿好,因为到时候就是暑假了,正是她忙的时候。此外,她还打算回家好好锻炼锻炼——因为“这次要跑300米呢”。
入选伦敦奥运会火炬手后,吴兴芬的家人帮她弄了一桌菜,很开心地吃了顿晚饭。除此之外,这位女教师想不出成为奥运火炬手这件事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她支吾半天,也说不出对英国有什么憧憬。至于怎样通过了选拔面试,她一点也不记得了。但这个农村姑娘为此感到激动,部分是因为“代表中国去当火炬手”,部分是因为对不太富裕的农村来说,这是件大事。她“去了英国之后想找机会和当地人交流一下”。这是她作为英语教师的唯一向往。
谈及未来,吴兴芬说在公益之路上会坚持走下去,做留守儿童守护的天使,为了祖国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吴兴芬会一直努力,贡献自己绵薄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