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们单位请过一家心理评估机构,对后备干部进行心理测评。不料结果出来之后,凡是踏踏实实为企业工作、受职工欢迎的后备干部,全被测评为B级、C级;相反,嘴好使的、眼前花的,反而都成了A级。书记指着测评表说:“按他们的标准任用干部,企业就没法干了。”这个测评结果被领导班子束之高阁。
现在的总经理和书记,当时测评时都是C级,可他们上任之后,企业效益连年递增,职工也拥护,个人性格没发现啥问题。
后来,一位业内人士揭开了秘密:题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一问一答有诀窍。老老实实答题的,有一个槛没过去,就不合格;平常注意这方面知识积累的,稍微玩点花活,就能轻松夺冠。
可巧,后来我们单位的一位退休职工也考上了心理咨询师,拿下证之后,真到某单位任职去了。大家窃笑,他还给人家测评呢,在职的时候,每回和同事吵架,都像疯了一样闹腾,要追究精神问题,他得首当其冲。从此,我们单位人事招聘再没搞过心理测评。
不搞心理测评,不等于愿意要心理有问题的员工。我们领导有一套独特的识人法:每次招聘,他都豁出时间和对方聊,天南地北,越谈越热乎。话题轻松了,说多了,对方看问题偏执不偏执,就能从言谈话语中露出来。领导说:“有些人整天怕手洗不干净,怕门没锁好,就是心理有问题,但这无伤大雅。真正要考察的,是看对方是不是思路一根筋、脑子不会拐弯,精神是否健康?现在,有了微博,识人就更方便了,上‘他们家’翻腾翻腾,基本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说句题外话,一个人发生问题,往往都是多种矛盾的集中爆发,说明我们的思想工作不到位,平常疏导不够,积少成多,才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怎么能全往精神病上赖?以歪就斜,一边倒地过筛子,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无端地牵连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