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电视剧挺火,剧我没看过几集,但三十而立总免不了要想想《老有所依》的话题。就像父母不在身边,不隔三岔五视频一下,总担心他们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
前几日,游学瑞典的好友回国省亲,几年未见打开话匣子的第一个话题也是“养老”:要是留在国外,父母老了怎么办?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就是四代同堂,那样才叫其乐融融。原本,几个兄弟姐妹相互帮衬着照顾一对老人,忙归忙总还照顾得过来。但是当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站上了“奔四”的起跑线,一对夫妻背上的四个老人确实逼得你不得不提前焦虑,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多少人是从来“十指不沾阳春水”,被父母照顾习惯了的。
有一个朋友的六旬父母特别潇洒,每月必须的一趟旅行令年轻人也羡慕不已。可六七十岁的时候,父母还算身体硬朗,能跑能跳能四处游山玩水,那八九十岁的时候呢?年初有那么个预测: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就将突破2亿大关,空巢老年人口将超1亿,失独家庭超100万个。其实,“老有所依”有时候真不是个“常回家看看”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都是一道道需要子女背着父母跨过去的坎。父亲曾开玩笑地说:等他还未老透的时候拉上母亲,自己跑去养老院住着。他的话还没落地,我就立马出声否定:不去养老院!或许,是因为现在的养老院总不那么令人放心:好的养老院收费昂贵;普通的养老院则护理床位紧缺、护理人员不够专业。
这几天新政策也出来了:渐进延迟退休年龄。我们希望延迟退休方案能与解决养老问题统筹考虑,真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政府总得出台尽可能完善的方案。
总也上不了头条的汪峰,有句歌词倒是唱得不错:“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但现实的忧虑并不是唱两句歌词就能洒脱掉的,否则,真的就只能把落寞忧伤的人生晚景埋进幻想的春天里。